王健林想当年多么的意气风发,著名的“一亿小目标”就是出自他口。

然而时过境迁,近几年经常传出万达出售股份的消息,就连王健林也无法逃脱法律制裁,旗下万达集团被大连法院强制执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万达真的要破产了吗?

万达集团被强制执行

万达集团曾经是国内业界巨头,王健林更是屡次问鼎中国首富宝座。然而近年来,万达集团深陷债务危机,接连遭遇资产被冻结、被强制执行的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消息显示,万达集团在5月16日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金额高达1.38亿元。据统计,截至目前万达集团已累计存在3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金额总计达3.4亿元。

信息源:大连万达集团被强执1.3亿 当前被执行共计3.4亿,信网,2024-05-17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还仅仅是冰山一角,万达集团旗下多家公司的股权,也遭遇被冻结的命运。其中,大连新达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股权冻结信息,涉及金额高达162亿元,冻结期限为3年,北京丰科万达公司也被冻结10亿元股权,期限同为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连串的资产遭冻结、被强制执行,无疑加剧了外界对万达集团前景的担忧。万达集团作为一家在中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近期,万达集团面临了一系列挑战,包括资产被冻结和强制执行等事件,这些事件引发了市场对其财务状况和企业治理能力的质疑。

据悉,万达集团的部分资产被法院裁定冻结,涉及金额巨大,这一情况使得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对万达集团的信任度大打折扣,担心其偿债能力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万达集团的一些项目也面临着被强制执行的风险,这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经营压力,关于万达集团为何会陷入如此境地,有网友猜测,或许是万达集团“得罪”了某些利益相关方,因而遭遇如此命运。

这种猜测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在中国商界,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企业之间的复杂关系往往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如果万达集团在某个环节处理不当,确实有可能触碰到某些敏感的利益点,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还有网友回顾,早在危机初现端倪时,王健林便开始大肆出售旗下资产,包括上海万达酒店、万达电影公司以及14座万达广场等,意图通过资金回笼来渡过难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健林的这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万达集团的资金压力,但似乎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资产出售过程中,万达集团可能面临着较大的议价压力,导致部分资产的出售价格低于预期,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损失。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做法并未获得理想效果,万达集团仍深陷泥淖,远未走出困境。面对这一系列挑战,万达集团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稳定局面,恢复投资者的信心。

同时,万达集团也需要反思自身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确保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事实上,万达集团的债务危机由来已久,据悉,其目前欠银行贷款约1500亿元,庞大的债务压力使其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困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度被视为"中国商业奇迹"代表的王健林,如今也不得不在狂风暴雨中寻求突围。只是,这位曾经信誓旦旦立下"先赚一个亿"小目标的商界大佬,如今似乎连实现这一小目标都已艰难无比。

万达集团的困境

曾几何时,王健林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在中国房地产业击水求鱼,奠定了自己商界大佬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时光荏苒,当房地产行业遭遇寒冬,他先人一步洞察到了这一趋势,因此在2017年开始调整目标,把目光投向了商业地产领域。

在那个时期,王健林透过了万达广场项目来谋求自身的商业转型。他试图依靠这一线购物中心旗舰来撬动企业的未来发展,于是大肆采取"卖卖卖"的策略,以期能够摆脱房地产业的阴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正当他步步为营之时,2021年发生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件,这件事直接影响到了王健林如今所面临的困境。

那一年,王健林为万达商管的融资签下了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对赌协议。根据协议条款,万达商管必须在2023年年底之前完成上市,否则王健林将不得不支付高达380亿元的股份回购费加12%的利息。

信息源:万达集团被强制执行3亿元,新行情,2023-07-2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笔对赌金额高达惊人,充分体现了当时王健林对于上市前景的信心。尽管万达集团负债已达千亿之多,但他仍然深信上市一旦成事,就能让企业迎刃有余、扭转乾坤。

谁曾料到,接下来的两年里,王健林付诸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尽管万达商管向港交所递交了四份招股书,最终却一再无疾而终。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王健林不得不正视现实:上市的希望已经渺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如此窘境,王健林绝不甘于被动挨打,他首先被迫放弃了万达电影这一增盈业务板块,但仍然未能解燃眉之急。

为了寻求第二春,王健林又与太盟投资集团签署新的投资协议,出让大连万达商管40%的股权。不难看出,这个决定虽然能暂时缓解资金压力,但也意味着他将失去对核心资产的绝对控制权。

正如他自己所言:"远水难以解近渴"。尽管万达商管业绩尚显良好,但已经无力扭转整个集团的颓势。

事实上,连同前几年在房地产寒冬期间,所卖出的70余家酒店和13个文旅城,王健林如今早已卖出了众多看似"不可卖"的资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包括圣汐游艇在内的其他重要资产也相继被出售。当曾经的商业帝国不得不全面缩编理财之时,显然王健林正面临着他职业生涯中最为艰难的一个转折点。

跌落神坛

万达广场曾经是王健林手中最为闪耀的明珠,也是他一手打造的房地产帝国的代名词。在中国内地,一座万达广场的落成往往意味着一个城市的转折,被视为城市腾飞的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曾经的辉煌时期,王健林对于这个品牌的依恋也可想而知。然而,好景不长,万达也难免遭遇了房地产寒冬的冲击。

为了渡过难关,王健林不得不做出痛苦的选择,将心爱的万达广场拆分出售,开启了轻资产运营的新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决策无疑给万达集团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变数,但在王健林看来,似乎也是万达重生的唯一出路。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来自中东的一众大佬们看准了机会。作为传统石油资源国家,他们手头蓄谷充足,同时也对中国这块广阔市场虎视眈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当时国内多家银行、基金和上下游企业已经对房地产敬而远之,但中东投资者显然持有别样的眼光和胃口。

经过一番谈判,中东投资集团太盟投资最终与万达商管集团达成协议,斥资600亿元人民币买下万达广场60%的股权。

在这笔交易中,除了太盟投资外,还包括阿布扎比投资局、穆巴拉达投资、中信资本等实力雄厚的投资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签约仪式现场,王健林的缺席则引发了外界广泛猜测,或许他难以亲眼目睹自己心血所铸,如今却要更名易主。

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自此,万达广场将踏上全新的发展道路。控股权的转移,意味着王健林将不再是话语权的主导,万达广场未来的命运也将面临诸多变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万达的困境和王健林的壮士断腕之举,公众褒贬不一。有人怀念万达昔日的荣光,不禁对其如今的处境唏嘘感慨。

结语

展望未来,万达广场将如何因应新东家的进驻,是否还能捍卫过往的商业价值和品牌影响力,都将是令人期待的疑问。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既是一个时代的谢幕,也是新篇章的开启。无论前路如何,这都将是王健林和万达集团史书上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