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这是在1950年国庆节时,毛主席为纪念解放战争的胜利而写下的诗句。红旗插上总统府,让百年来笼罩在华夏大地上的阴霾一扫而空。然而,让中国人民享有“天涯共此时”的黎明,却并不是解放军占领南京,而是1950年10月爆发的昌都战役。

有人说,这场战役是解放中国大陆的最后一战。而开国元帅刘伯承也曾感慨过:“没有昌都战役,就没有后来西藏的和平解放。”那么,这场战役究竟有多重要?它又是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的?本期,就带你一起了解昌都战役的始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是毛主席在1950年时答柳亚子时所写下的诗句)

昌都位于西藏东部,处于群山和激流的环抱之中。东与今天的四川省隔江相望,南与我国的云南,邻国缅甸接壤,是进入西藏的大门。因为此地山川险峻,又有扎曲和昂曲二河于此汇成澜沧江,故被称之为“昌都”,在藏语里的意思是:江水汇合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线为扎曲,红线为昂曲,二河交汇于昌都,自南汇合成澜沧江,出国境被称为湄公河)

然而,正是在这个山水交汇之处,不足11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将决定当时100万藏族人民未来七十年的命运。

1950年国庆节时的新中国,虽然早在10个月前解放了川、黔、滇等西南地区,但在5个月前解放了海南岛,让国民党残部彻底败退台湾,千百万人民喜迎解放。然而,在祖国的边陲却有这样一个地方仍处于旧社会的阴霾之下——这个地方,就是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前的西藏)

西藏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藏族更是华夏56个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同胞。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在今天被称作“旅游胜地”和“人类净土”的地方,却实行着剥削人民的残酷农奴制,数万农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这让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做出决定:我们应该解放西藏,我们必须解放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压迫的西藏农奴)

但无论怎么讲,西藏同胞的体内也流淌着华夏民族的血液。我们想要和平解放西藏,但也不想和自己的同胞刀兵相向。因此,毛主席为首的党领导们决定:先与西藏方面开展谈判,力争和平解放西藏。

然而,西藏当时的农奴贵族们一面口头上答应了“和平谈判”,一面却又在和平谈判中提出了“异想天开”的条件:比如要求解放军不得越过青海、新疆两省入藏,把本属于青海、新疆等省的部分县、市划给给西藏,继续保留西藏的农奴制度等等……同时,他们还从印度等国手中进口大量武器:包括144挺布伦轻机枪,168挺斯坦机枪,1260支步枪和不计其数的子弹。在备战的同时,和我党进行谈判的目的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口英、印装备的藏军,是迥然不同于旧式藏军的力量)

但即便西藏的农奴贵族们摆出如此态度,我党方面却依然保持了和平谈判的耐心。支持我党和平解放西藏,并在当时西康省(由四川西部、西藏东部组成的省,于1955年撤销)担任的副主席的格达活佛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前往西藏与贵族们进行谈判。但不料格达活佛却被中途扣留,并在当时隶属于西藏管辖的昌都被害身亡。

谈判代表格达活佛的意外死亡,已经逼近了当时解放军的原则和底线。但是,从民族大义和团结藏族同胞的角度出发,解放军决定在入藏的东大门:昌都,发起一场战役。只要打破入藏的东大门昌都,那么失去山川和江河屏障的西藏将无险可守,也更能打破西藏农奴贵族们的负隅顽抗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昌都进军的解放军部队)

昌都附近山高水深,若在入藏正面方向稍加部署兵力,就可达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而西藏农奴贵族的盲目自信,就源于此。但是,另一个让他们感到迷之自信的原因,是因为那时候的他们还没有真正见识过解放军的迂回穿插战术:为打破昌都的山水天堑,解放军第五十二师制定了翻越横断山脉,奔袭1500里,对昌都防线进行侧后方向的迂回穿插战术:具体路线是两次渡过金沙江和澜沧江,拿下甲藏卡、类乌齐,最后直捣昌都向西的后退路线:恩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色为昌都藏军后撤路线和补给线,红色为解放军迂回穿插路线)

实际上,早在昌都战役爆发之前。解放军就已经占领了位于昌都门户前的西康省地区,可谓兵临城下,那为什么不对昌都直接正面发起进攻,反而要费尽周折做一个大迂回呢?除了我们前文当中提到的昌都以东的正面战场易守难攻,不好直接拿下昌都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解放军之所以要打昌都一战,用意不仅在于撬开入藏的大门,更在于消灭藏军的有生力量,藏军才是西藏农奴贵族敢向我党漫天要价,负隅顽抗的底牌。拿下恩达,就等同于封锁了藏军西撤的退路,这和解放战争中拿下锦州,包打东北国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最终,解放军第五十二师的先头部队:154团仅用了14天的时间,就证明了连续奔袭1500里战略的可行性:他们一次跨过波涛汹涌的澜沧江,两次渡过红军长征时就跨过的金沙江,翻过山高谷深的横断山脉,最终如期抵达穿插计划中制定好的初始地点:甲藏卡。因为长期的急行军,团内的不少骑兵变成了步兵,步兵中稍有体弱和高原反应的战士,已经开始走不动路,但全军上下却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战士们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连战马都无法走出的漫漫长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昌都战役中渡河的解放军骑兵部队)

在抵达甲藏卡之后,甲藏卡驻守的地方藏军大惊失色:因为在他们预想的计划里,甲藏卡是远离昌都前线的大后方,除非昌都部队溃退,解放军在可能向西杀进来,难道这群解放军战士是从天而降?或者说天堑昌都是已经被解放军攻克了?一时间不明所以然,在甲藏卡享乐的藏军部队只好慌忙组织进行抵抗,但依然挡不住一些被解放军突袭吓破胆的藏军或者仓皇逃窜,或者望风而降。而行军前后长达14天的解放军,在看见甲藏卡的守军后,便如同饿虎扑食一般向甲藏卡的部队袭去,而这一场突袭战的结果则毫无悬念。

在攻克甲藏卡之后,解放军又相继拿下了类乌齐等地,接着便顺着河谷自东南而下,拿下有“五路口”之称的恩达。恩达不仅向西和解放军的攻克目标地点昌都近在咫尺,更因为它是藏区多条河流、道路的交汇之处,而有“五路口”之称,是藏军昌都防线的心脏。如果说,拿下昌都就意味着可以看到和平解放西藏的曙光,那么恩达的解放则是昌都解放的关键所在。自此,数千凭险而守的藏军将无险可守,他们的西撤和东进补给路线,被解放军彻底切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着“五路口”之称的恩达俯瞰图)

在解放军实现成功的侧后迂回后,解放军在昌都以东的正面部队也开始有所行动:南、北两线,几路大军开始运动起来,朝巴塘、宁静、盐井等重要的江河渡口开展猛烈攻势。而在昌都附近部署的藏军,在自知大难临头之际,仍想做出最后的抵抗,但此时此刻,得知在自己身后的恩达方向也有一支解放军部队的昌都防线藏军早已士气低落,无心恋战。除了德格岗托和巴塘附近两个渡口的藏军负隅顽抗外,其他渡口的藏军在看到解放军后基本上是一触即溃。

除了溃退和抵抗之外,还有一些藏军做出了第三种选择。在和解放军进行交战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藏军意识到能够在高原之上坚持行军数十日,听到冲锋号势如破竹,进驻村庄秋毫无犯的这一支军队,是和他们迥然不同的一支部队,也是真心为人民服务的一支军队时,便萌生了起义投靠解放军的打算。其中,藏军第九代本主官德格·格桑旺堆便受解放军感召,于1950年的10月11日率领藏军起义,巴塘渡口后方的宁静县,也就是今天的康芒县迎来和平解放,而这更进一步打乱了藏军此前的昌都防线部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率领藏军起义的德格·格桑旺堆一家)

昌都守军在眼见驻守渡口的藏军部队节节败退后,便萌生了弃城而逃的想法。藏军昌都方面的指挥官阿沛·阿旺晋美只在昌都城内留下了200人的守军,自己带着大部队2700多人向西既定的方向溃退。在昌都城内留下的200守军,根本就不是解放军大部队的对手,解放军随即占领昌都。

但是,向西撤退的阿沛·阿旺晋美就真的能逃脱得出解放军的手掌心吗?还记不记得我们在前文中提到过的,奔袭1500里侧翼突袭到恩达的解放军部队?在拿下“五路口”恩达之后,解放军部队便顺着以恩达为核心的路口,“中心开花”,一路占领了藏区的各个关隘要口,而恩达以西,深入藏区腹地的拉贡也处于解放军的控制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色标记为藏军的溃退路线)

阿沛·阿旺晋美带着部队一路小跑到拉贡,才知道解放军已经把四周包围了的消息,能让他平安撤出昌都,并且跑到拉贡中间没有伏击他的部队,也算是给了他一个面子。自知难敌解放军的阿沛·阿旺晋美只好率领2700多人的藏军向解放军投降,而接受他投降的指挥官,正是后来的开国中将张国华。当时的他,还不知道的是,在昌都战役结束的12年后,“张国华”的名字将在中印边境线上震惊印度。

在接受了阿沛·阿旺晋美投降的大部队,收拾了藏军的残兵败将之后,昌都战役于1950年10月24日正式宣告结束。在部队清点俘虏的过程中,解放军还发现此次战役竟然还有着意外的收获:那就是在藏军部队的俘虏中,包括2名英国人,2名印度人。其中英国人罗伯特·福特担任了昌都防线藏军的无线电电台操作员,藏军的背后究竟还有着一支怎样的力量,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藏军中的英国无线电电台操作员:罗伯特·福特,曾服役于英国皇家空军)

但是,在解放军的俘虏当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像罗伯特·福特那样助纣为虐,就拿昌都战役的藏军指挥官阿沛·阿旺晋美来说,他本身就一直支持西藏的和平解放,并且反对农奴贵族为抵抗解放军而在藏区进行大规模征兵,让藏族百姓民不聊生。在得知了阿沛·阿旺晋美的苦衷后,解放军便释放了这名曾与自己对垒的指挥官,其中的信任之情让阿沛·阿旺晋美大受感动,在返回藏区以后,便积极宣扬我党和平解放的方针,并且在1951年的和平解放西藏谈判中担任藏区方面的代表,为西藏的和平解放贡献出了一份自己的力量。1955年,他也被授予中将军衔,并且在100岁时才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毛主席共同用餐的阿佩·阿旺晋美)

昌都一役,不仅在于解放军打开了自东入藏的大门,更在于消灭了藏军绝大部分的有生力量,让藏军真正意识到了解放军的实力。同时,解放军在这场战役中所发扬的英勇奋战,吃苦耐劳,军纪严明的精神和品质,也让沿线亲眼目睹解放军风姿的藏区同胞们深受感动。这更印证了战争史上的那句真理:比战争更加重要的,是人性。

1951年4月,昌都战役结束后新一轮的和平解放谈判正式启动;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的协议正式达成;1951年10月底,解放军顺利进军拉萨,而这恰与昌都战役的结束相隔约一年的时间。昌都战役,使随后的解放军不战而屈人之兵,成为了横扫华夏大地阴霾的最后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