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广西钦州钦南区龙门港镇1小时降雨189.6毫米,一举打破广西小时雨量历史纪录。此番降雨,广西沿海三市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部分路段甚至积水深度超过1米。这也再次提醒我们,极端天气现象正日益频繁,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其频发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多个方面: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事件频发的重要因素。自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矿物燃料的使用,使得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更加频繁和剧烈。进入21世纪,极端气候事件已经达到每10年3000多起,“百年一遇”“千年一遇”以后将成为常态。

其次,极地放大效应也是极端天气频发的原因之一。极地放大效应原称北极放大效应,指全球变暖背景下,由于冰雪融化降低了地表反照率等因素影响,北极地区吸收更多热量,升温幅度大于全球平均水平的现象。北极放大效应在学界已经达成共识。南极的放大效应也在逐渐被证明。因此,极地放大效应导致极地海冰融化,进而影响全球气候系统和大气环流,进而增加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

此外,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也是影响全球气候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拉尼娜是指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偏低的现象,他们都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进而引发极端天气事件。

最后,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在热带东南亚、热带西太平洋到印度洋地区的南方涛动,再如森林砍伐、湿地减少、城市化进程加速等改变局部气候等等。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会导致并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影:Linda ©绿会融媒·绿会气候变化工作组)

广西小时雨量破历史纪录的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极端天气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行动起来,在减碳这件事情上,人人碳平等,意即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碳排放权,或者说每个人都有相同的碳责任。在这个基础上,基于消费端的碳管理、减碳驱动,是解决气候危机的重要方向。

此外,我们需要加强应对能力,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科学认识极端气候事件。政府需要健全完善预警机制,提高预测和预警能力,提升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灾害防御工程建设水平,强化科技支撑。同时,需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应急演练和社区志愿队伍建设,提升自救和互帮互救的能力。

极端天气事件,事关我们每一个人,“自救”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好的方法,我们必须要有防灾减灾的意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一切挑战。同时,我们需要把绿色环保理念变成一种行为自觉,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自然,敬畏自然,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章 | Pierre

审核 | Cherry

排版 | 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