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清朝第一位皇帝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本篇的中心人物。他同时也是清朝第二位皇帝皇太极的弟弟,以及清朝第三位皇帝顺治的叔叔。

多尔衮诞生于努尔哈赤时代,年少成长于皇太极执政时期,其政治生涯在顺治年间达到巅峰。然而,即便如此,他却在身后受到鞭尸之辱,并导致他的后代长达近百年遭受压抑。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多尔衮的强势

公元1643年,皇太极的突然驾崩导致一场皇权争夺战的爆发。他的去世没有留下遗言,也没有指定继承人,这让皇宫陷入一片混乱不安之中。

在这个动荡的时刻,各位王臣开始私下筹谋着自己的继承计划。在众多竞争者中,最有望夺取皇权的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弟弟多尔衮。

豪格主管正蓝旗,同时还得到了正黄旗和镶黄旗的隐约支持;多尔衮掌管着八旗中战力强大的正白旗和镶白旗。两股势力彼此不相让,使得局势异常紧张。

庄妃向多尔衮保证,只要他支持年幼的顺治登基为皇帝,她将让他成为摄政王。这时的顺治年纪尚幼,多尔衮若成为摄政王,将拥有巨大的权力。因此,多尔衮答应了庄妃的提议,于公元1644年支持顺治登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担任摄政王期间,多尔衮展现了强势的领导风格。他采取了一系列决策,其中三项令顺治不可宽恕。

在顺治继位后,多尔衮多次以摄政王的身份命令囚禁豪格,夺取了正蓝旗。豪格也确实为大清入主中原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至于顺治五年时,多尔衮竟以无端罪名企图处死豪格。庆幸的是,顺治力排众议,成功使兄长豪格逃过一劫,然而豪格最终仍被多尔衮监禁,终年40岁于牢狱之中离世。与此同时,正蓝旗也被多尔衮以加强顺治皇帝护卫为由霸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孝庄文皇后与多尔衮的纠葛令人摸不透。或许是由于她身临孤苦无依,即便她的儿子已登上了顺治皇帝的宝座,作为庄妃的她也不得不依赖多尔衮来确保皇权的稳固。

尽管孝庄文皇后与多尔衮之间的微妙关系并无确凿记载,但是这种言不由衷的猜疑在当时仍然流传甚广,这让顺治皇帝难以表达他的不满。

1644年,顺治称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1645年他又称其为“皇叔父摄政王”,到了1648年,他则以“皇父摄政王”之尊呼唤多尔衮。这种称谓的变化不仅让多尔衮从叔叔突然变成了后爹,这种压力对于身居高位的顺治来说也难以承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持续打压

或许是出于皇太极在天之灵,不忍再目睹子孙遭受如此欺凌。在1650年的某个日子,年仅39岁的多尔衮外出狩猎,却意外摔落马背,伤重不治,永逝于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治对多尔衮逝世感到极度悲痛,追尊他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并以帝礼举办了丧礼。

但仅在尔衮去世第二年,便有多人举报多尔衮生前罪状,如仪仗形同皇帝,怀有篡位谋逆之心等。本已隐忍怀恨多年的顺治,遂借机下令将多尔衮的尸体挖出,当众鞭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治在私愤得到宣泄后,将矛头对准了多尔衮一派的势力。他首先没收了多尔衮的正白旗,使得上三旗(正黄旗、镶白旗、正白旗)统统掌握在皇帝手中。

随后,顺治将大哥豪格的后裔派遣至多尔衮的两个兄弟(多铎和阿济格)所管理的镶白旗,逐步渗透其势力。多尔衮和多铎的后裔也被分派至正蓝旗,由顺治的堂兄弟、安亲王岳乐一族负责监督。

康熙时代养育了24个成年子嗣。他将这十八位子嗣纳入下五旗,实行全面渗透。每支旗下大致有25个牛录的军队。康熙规定,王爷至少需掌握六个牛录的兵力,贝勒需拥有三个,而贝子则需至少两个。

在经历了康熙的一番动荡后,下五旗中约有80个左右的牛录兵力被皇室征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雍正时代开始,将皇子分配到下五旗接受牛录训练已经成为一项惯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牛录部队逐渐被皇太极一系所主导,而多尔衮及其兄弟所掌控的牛录数量则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