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人类的航天历史上,苏联是第一个实现太空载人飞行的国家在1961年4月12日,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号火箭发射的东方号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

此次载人航空飞行的成功,不仅成就了这名航天英雄,也为苏联成为航空事业强国打下基础。可惜在人类航空事业的发展历史中有英雄的崛起,也有英雄的陨落。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也是在苏联航空飞船里,发生了唯一一次宇航员在太空牺牲的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里·加加林)

在三名宇航员准备返回地球时,返回舱的通气阀门意外打开,导致舱内变成了类似于太空的真空环境。由于舱内空间非常狭小,宇航员们不能穿宇航服,仅仅40秒,三位英雄永远留在了太空中。

这三名宇航员乘坐的航空飞船是“联盟11号”,而他们在牺牲之前成功驾驶飞船与世界上第一座太空空间站“礼炮一号”完成对接,帮助苏联又获得了新的太空“第一”!

如此伟大的宇航员在牺牲前究竟经历了什么?他们的牺牲又带来什么改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名宇航员)

一、宇航员之死:和死神打开了门

莫斯科时间1971年6月6日上午7时55分,三名宇航员承载着整个苏联的希望乘坐“联盟11号”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

这三名宇航员的目标,是使“联盟11号”与苏联发射的世界上第一个长期在轨的空间站“礼炮1号”完成对接。

在毫无借鉴经验的情况下,三名宇航员凭借专业素养和聪明才智,顺利成功地进入“礼炮1号”空间站,却创造了当时人类在太空停留的最长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名宇航员合影)

在航天的24天里,三位宇航员进行了一系列天文观测、植物在失重条件下生长的实验和一些医学实验,并将空间中轨道抬高,此次行程他们获得不少对后世太空探索的宝贵资料。

6月29日下午9时,三名宇航员离开礼炮1号准备返回地球时,悲剧也敲响了警钟。随着飞船按程序启动制动火箭,在再入大气层前,返回舱和轨道舱准备分离。

此时“联盟11号”所处的高度为168千米。连接两舱的分离插头分离后,意外发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名宇航员在飞船中的合影)

本应先后引爆的爆炸螺栓同时引爆了,返回舱的压力阀门被震开。在短短30秒钟之内,轨道舱内的空气全部丢失了。

后续调查发现,宇航员之一的Patsayev意识到了这个情况,第一时间把自己从座位上解开,并试图把真空管的进口堵上。

人在真空环境下的自救时间约为9-11秒,但是真空管的进口位于座椅的下方,至少需要60秒左右的时间手动去寻找位置,进行杜塞。

一代“联盟”非常的空间设计非常狭小,宇航员们无法离开座位,为了“挤”三名宇航员,所以他们都没有穿宇航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盟11号的基本结构)

悲剧应运而生,三名宇航员暴露在真空中,在经过极度痛苦的40秒后,飞行数据记录器中的生物传感器显示宇航员死亡。

二、宇航员之死:神秘莫测的太空

当太空舱正常降落后,三名宇航员圆满完成了任务,却永远不能回家了。

根据当年参加现场救援的人士回忆:三名宇航员端坐在座位上,还保持着生前的姿势,但是死不瞑目、面无表情,只有脸上的色斑块和耳鼻的血迹,反映了他们在离世前的痛苦血。

抱着希望,救援人员迅速将宇航员移出舱外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可惜已于事无补。经过鉴定,三名宇航员是因为急性缺氧、肺部炸裂、体液沸腾而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盟11号”现场救援)

喜欢看漫威电影的伙伴们对人体在太空真空环境下的变化必定不会陌生。在电影《银河护卫队3》结尾中,星爵就有没穿宇航服而短暂地暴露在真空中的情况。

电影中星爵的父亲是外星人,虽然有比普通人类更强健更能适应外太空的身体,但也出现了身体面部在短时间内极度肿胀的情况。电影的拍摄虽然不够准确,但也基本科普了人体在真空环境下的基本状态。

在真空环境中,收到内外环境压强的影响,人体内的氧气和氮气会在眨眼间迅速膨胀,并且急切地从眼耳口鼻中逃脱,这也是随后人体的呼吸系统将无法承受那么大的破坏,人体会严重缺氧,甚至窒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银行护卫队3》片段)

如果仅仅是在真空环境,有人体的皮肤和循环系统的包容功能,人体的热量还不会那么快流失,但是在太空就不一样了。

众说周知,在低压条件下水的沸点会降低。而人体中的血液也属于液体的一种,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血液中的液体迅速沸腾,水分的快速蒸发,导致人体中的血管膨胀甚至破裂,这也是为什么三名宇航员的耳鼻处有血迹。

由此可知,三名宇航员死所经历的痛苦,真是无法想象,令人痛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名宇航员返程漫画描述)

三、宇航员之死:急功近利下的悲剧

这一事故是原苏联载人航天活动乃至人类航天活动中最为悲惨的一次,也是对于苏联耀眼航天成绩下的一次巨大打击。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载人航空的国家,在建设第一个空间中产生对接故障是意外,那么怎么会不知道航空服对宇航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一切的悲剧只能说苏联太心急了。1969年,一直和苏联在登月上较劲的美国,成为第一个载人登上月球的国家,还是三名美国宇航员,得知这个消息,苏联自然坐不住了,把目标瞄准了打造世界上第一座真正的空间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实现载人登月)

仅仅时隔两年,苏联就在1971年4月发射了空间站“礼炮一号”,不过他们不满足眼前的“小小成功”。

随后,苏联迫不及待地派遣“联盟10号”飞船前往空间站,操之过急的结果就是还没出发,“联盟10号”就因为故障推出了24小时才发射,而宇航员们更是连太空站就没有进去过。

但是仅仅时隔2个月,在技术和条件均为成熟的情况下,苏联还没有从失败中吸取经验,“联盟11号”飞船就于同年6月发射升空进行第二次尝试,仿佛是为了挽回与美国登月竞赛中的失败,“联盟10号”、 “联盟11号”都一定要挤进去三名宇航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礼炮1号”和“联盟11号”对接示意)

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在后续调查中确认了一代“联盟”飞船本身的设计缺陷。但是即使在明知飞船座舱空间飞船狭小,想要挤进三名宇航员,那么宇航员们必须在升空和返回时脱掉航天服,承担致命的风险。

在明确知道这样的危险下,当时的苏联航天部门负责人却依然抱着侥幸的心理,回绝了苏联科学家的建议。

经过此次事故,苏联航天部门痛定思痛,花费两年多的时间,精心设计了安全性能大大提高的第二代“联盟”飞船,并将乘员数量减少到了2人,必须穿着宇航服。

后续的第三代“联盟”飞船和如今的第四代“联盟”飞船,在技术和安全性能上更是有了质的飞跃,而如今的成功都是由牺牲的“联盟11号”飞船宇航员们用生命换来的教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礼炮1号”基本结构)

1971年,故事的最后,经过三名宇航员逝世,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礼炮1号”在发射后的175天后退回到太平洋上空烧毁,令人唏嘘

让我们记住“联盟11号”飞船的三名宇航员,他们分别是参与此次任务前只去过一次太空的指令长格奥尔基·多勃罗沃利斯基(Georgi Dobrovolski)、从没去过太空的实验工程师维克托·帕查耶夫(Viktor Patsayev)和飞行工程师弗拉季斯拉夫·沃尔科夫(Vladislav Volkov)。

面对此次任务,他们“经验严重不足”,却去到了无人之地,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们是航天天才,也是航空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名宇航员在飞船中工作画面)

他们用短暂的生命为航天事业开创历史,却永远定格在了1971年,他们伟大而渺小的生命在人类航天事业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资料:

杜骏豪文.壮烈的丰碑——礼炮1号空间站与联盟11号载人飞船[J].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2023.
吕殿君.英雄悲歌——"联盟11号"的故事[J].军事文摘, 2018, No.424(16):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