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目前,台湾地区的立法机构正在就一项关于立法机构改革的法案进行表决。该法案旨在限制行政当局,即赖清德当局的专权行为。一旦该法案获得通过,立法机构将有权要求行政当局的相关官员前来接受质询。若官员拒绝接受质询,立法机构可采取法律行动予以应对。总体而言,该法案对赖清德当局及行政当局构成不利影响,因此他们坚决反对该法案的通过。然而,反对并非通过法律程序进行,因为在立法机构的表决中,若蓝营与白营联手推动该法案,赖清德当局将难以抵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鉴于此,赖清德绿营发动了街头抗争活动,试图通过夜围立法机构的方式阻止法案的通过。这一举动不禁让人回想起2014年学生攻占并占领立法机构、导致立法机构运作瘫痪的历史事件。尽管当时国民党掌握了立法机构的大多数主动权,且立法机构负责人也是国民党人王金平,但如今的情况已有所不同。虽然国民党在立法机构中仍占据相对多数地位,但在白营和民众党的合作下,仍有可能通过该法案。目前立法机构的负责人是韩国瑜先生。因此,赖清德绿营此次发动的“围院救赖”行动能否达到其目的,尚不可知。

目前的情况相较于2014年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整体状况与当年截然不同。当年,率众冲进某地的关键人物是如今在民众党担任“总召”的黄国昌。就在不久前的五一九,黄国昌领导了数千人众,甚至有人估计人数高达8000人,至少也有5000人之多,包围了民进党的北平东路所谓的中央党部。如此规模的人群,足以将青岛东路和济南路附近,即立法机构议场周边地区团团包围。由于该区域道路狭窄,这5000至8000人几乎可以将周边地区完全填满,甚至使得邻近楼宇的七楼都显得拥挤不堪。然而,当前的局面却是黄国昌身处议场之内,与国民党联手推动各项法案的通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言之,尽管民进党动员了数十个社团,试图通过人数优势占据周边道路,形成所谓的“包围”,但黄国昌一方同样拥有足够的力量进行“反包围”。因此,双方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甚至是群众与群众之间的对抗态势,这一局面与十年前大相径庭。此外,过去通常是学生站在绿营一方,但如今情况已经发生逆转,学生更多地倾向于支持民众党。从2023至2024年的投票结果便可窥见端倪,年轻选民的票数明显流向了白营,而不再集中于绿营。因此,一旦年轻学生不再倾向于支持绿营,整个民意的走向也将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再像十年前那样单一。

当前,民进党的动员力量看似规模宏大,迅速集结了数十个社团参与行动。然而,若我们深入剖析,可能会发现参与其中的社团数量或许超过六十个。尽管其中不乏成员稀少的社团,但表面上的声势似乎颇为壮观。实质上,他们能够调动的实际力量,远小于我们所了解的情况,亦无法与当年的鼎盛时期相提并论。民进党的真实实力远非表面所展现的那般强大,实际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2014年的局势与现今已有所不同。黄国昌即为明证,昔日他身先士卒,引领抗议者攻入立法机构;而今,他却站在立法机构内,与蓝营联手,抵制赖清德的独断专行。政治的风云变幻莫测,短短数年间的转变令人唏嘘。更何况,十年光阴荏苒,时移世易,昔日景象已不再。因此,今日之局非昨日所能比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在2014年,有学生群体曾发动行动,攻占立法机构。这些学生群体充分利用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即“马王之争”这一政治分歧。当时的反对党,即绿营,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矛盾,从而实现了他们的目的。然而,当前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今,立法机构内部的“蓝委”已经团结一致,并且与民众党联手,共同对抗赖清德的专权。因此,他们无法再像过去那样轻松地获得内外的呼应和联手。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若再试图重施故伎,如“围院救赖”,企图瘫痪立法机构或攻入立法机构以阻碍“立法”或法案的通过,恐怕将不再那么容易。韩国瑜也并非易于对付之人。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