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冉准舟 | 图文统筹:李武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冉淮舟:

曾任铁道兵文化部创作组组长、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教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37年11月生于河北省高阳县旧城村。童年是在冀中平原抗日游击战火中度过。1951年初在家乡小学毕业,插班考入省城保定一中,开始爱好文学,练习写作。1956年考取南开大学中文系,1961年毕业后相继在天津文联、铁道兵、解放军艺术学院从事文学编辑、创作、评论和教学工作。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不容进犯》《绿的田园红的血》、散文集《彩云》《农村絮语》、诗集《乡情》等计四十余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漠河日出

冉准舟

还是在幼年上学时,我就听说过漠河这个名字。它是我国最北部的一个小城,黑龙江在它的身边流过。在它的历史上,曾经以淘金著称,吸引着山东、河北不少穷苦人到这里谋生,所以有着金的城这样的美名。但是,它的名字更为人所知,还因为它是不夜的城。

一场开江雪,洋洋洒洒,连续下了三天,把我给拦在了古莲,距漠河还有一百六十里。所谓开江雪,就是在江河解冻之前下的一场大雪,每年都有一次,一般情况是在4月下旬。开江雪下过以后,江河就要解冻了,当地人叫开江。黑龙江的开江,冰排漂流的情景,据说是很壮观的。

在古莲停留了三天,边防部队终于用汽车把我送到了漠河。到漠河去的路,都被白雪覆盖,积雪竟有一二尺厚,没有任何辙印。车轮常常打滑、空转,有时还陷入雪窝里。从早晨出发,到漠河已经过午,行走的时间,比平日多用一倍以上。

终于到了盼望已久的漠河,兴奋的心情,消除了一路的疲劳,就跟着一位副指导员到江边哨所去了。我们登上高高的瞭望塔,班长张永信正在那里值班。小张的个子不高,身体也瘦,给人一种非常精干的印象。他的脸色黑黑的,这可能是长时间被日光照射的缘故。我们的谈话,就在这高高的塔架上开始,虽然有凛冽的江风吹过,但小张的额头上也还是浸出了细小的汗珠。看来,他不善于讲话,也不爱多说话。

在来哨所的路上,副指导员已经向我介绍一些小张的情况:他小时候父母相继病故,是生产队把他养大。入伍几年,他多次被评为学习雷锋的模范。他只有一个心眼:人民把他养大,他就要多为人民做事情。关于他的事迹,是很难从他自己的嘴里得到的。问到这些,他总是腼腆地笑笑,说:

“这是我的岗位,我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细小的汗珠,眼看着变大,就要滴落下来。我想,还是不要把小张弄得这样紧张,但我也不肯离开他,离开这个江边哨所。我决定在这里住一夜,副指导员同意了,小张也表示欢迎。

这一天是4月25日,天黑得很晚,7点钟,太阳还没有完全落下去,到8点钟,在哨所外面还能清晰地阅读报纸。一问到这里的日落日出,小张的话才多了一些。他说:夏至前后,这里的白天最长,早晨两点钟,东方就发白了,到3点钟,太阳已经升高。晚上11点钟,在屋外边,什么东西也还都看得见的,就是半夜,天也不是那么黑。

这就是漠河的白夜吧,过去也听人讲过,但那都是道听途说,别人是姑妄说之,我也就姑妄听之。现在小张的讲述,是他亲身感受,自然是最真实可信的。几年来,他在这里守卫祖国的边疆,无数次陪伴日落,也无数次迎接日出,关于不夜城漠河,他是最有发言权的。

但我还是想亲自看一看漠河的日出,看一看漠河这个不夜城的真实面目。当我睡醒一觉,看一看表,12点刚过,这已是4月26日了,只怕误了看日出,3点钟,我便走出哨所,天很晴朗,但还是灰暗的,繁星点点,只是不像晚间那么明亮了。不一会儿,星星就都躲藏起来,我想,太阳已经醒来了。看一看表,3点半,江那面的山顶,开始泛白。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报纸,就连那密密麻麻的五号小字也都能看得见,能很清楚地看见漠河村庄,那里的公鸡开始叫唱。从黑龙江心传来嘎嘣的响声,是白雪覆盖的坚冰破裂,很快就要开江。背后那个看去就像一块元宝的元宝山,还有那整齐排列着七个山头的七星山,都突现在灰蓝的天空之中。这时,东方的白色,开始发紫发红,先是淡淡的颜色,逐渐加深。元宝山和七星山也被映照得紫红起来,让人觉得,那里的达子香已经开放了。

后来紫色消失,东方变成桃红。低头看一看表,4点半,等我再一抬头,太阳从江那面的山顶上忽然露出头来,那红彤彤的颜色,就像是一个铁匠,从烘炉里夹出一个烧红的铁球,所谓火红的颜色,在此刻是真正出现了。只几分钟,太阳就升了起来,变成桔红,金黄,耀人眼目,使人不敢正视。这时,近山远水,村庄,树林,一切都沐浴在一片金光灿烂之中。

在漠河,能赶上这样好的天气,看到日出,心境自然非常愉快。在一个地方,停留短暂的时间,是很难真正看到日出日落的。有一次,在华山北峰看日出,就是因为一片阴云遮挡,没有看到;连渭河与黄河会流,也没有看得真切。还有一次,在乌兰布和沙漠看落日,也因为一阵旋风刮过,飞沙迷了眼睛,没有看好。因此,能看上漠河日出,机会可以说是很难得的,内心里也就自然生出一股自豪的情绪。漠河位于北纬五十三度以上,在我国,这个时候,是最早升起太阳的地方,这一天,我就是我国最早看到日出的人了。越是这样想,心里越是美气。但猛一抬头,看到高高的塔架上,小张正在那里机警地瞭望着。阳光照耀,他的身躯和塔架,映在江边雪地上,显得那么高大。

我想,这个守卫祖国北疆的战士,他才是我们国家最早看到日出的人。

1980年5月2日于海拉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李武斌/李勋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