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来,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一定要处理妥当。”

在中南海菊香书屋,毛主席听完周总理的报告后有些怅然,这么多老资格的同志,应该怎么个安置法为好呢?

1972年12月,在周总理的建议下,上百位在1955年授将衔的老将军们被重新启用,但也随之滋生出了一系列问题,最直观的问题就是全国各大军区的领导,多多少少都有些“排挤”这些老将军们的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着这一难题,周总理经过多方协调,最终才将事情做到了尽善尽美,妥善安置了上百位老将军的复出职务。

那么各大军区起初为什么要“排挤”这些复出的老将军?周总理又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革命情谊

解决这些高级军衔老干部的复出问题,的确是一项大工程,就连周总理也对此有些力不从心,可他还是主动在大会上提出这一举措,这也充分证明了他的个人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7年7月20日,武汉的革命群众组织在省军区独立师的部分指战员带领下,主动抵制了中央处理问题精神,接连冲击了武汉军区和东湖宾馆,对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谢富治和中央宣传组组长王力进行了冲击。

最终,谢、王二人仓皇逃回北京,却受到了林彪、江青等人率百万群众的热烈欢迎,还拉出了“欢迎谢富治、王力胜利归来”的横幅。实际上是反革命组织想要借武汉“七·二零”事件,将武汉军区司令陈再道、政委钟汉华的职务撤销。

此次事件也是那十年里斗争矛头首次转向军队的标志性事件,自此开始,全国各大军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大批的开国将领以各种各样的理由遭到了冲击,叶剑英元帅在1966年提出的“军委八条”已然形同虚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也是因为当初“大闹怀仁堂”的“三老四帅”,基本上都被诬陷为陈再道等人的“黑后台”了,这无疑是在中国错综复杂的革命形势上又添了一把火,让中共中央对于局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错判。

于是继陈再道、钟汉华两位将军之后,一大批的开国将领遭受了冲击,许多军区顶头的大领导直接换了个遍。怎么个换法呢?当然是以资历和战功为主,所以本质上是又一批开国将帅的职务上调。

那为什么之前不上调这些开国将帅的职务呢?原因也很简单,战争年代过来的开国将帅们还是很看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的职务关系的,这并不是官僚主义,而是一种朴素的革命情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算自己现在工作成绩优异,对国家也有贡献,但是现在的上级是自己的老师长、老团长!当年我就是老首长手下的兵,老首长对我关怀备至,我现在的一切都是靠老首长对我的栽培,现在到了新中国我还愿意是老首长的兵!

这种主流的思想就造成到了1972年的时候,周总理想要让这些老资历的将军们回归各大地方军区工作时,受到了极大的阻力。原因就是上面所说的这样,说到底就是一句话:老首长回来工作肯定夹道欢迎,但怎么能给我当副手呢?

可从原则上来说,军区司令可不能随意撤换,这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况且各大地方军区的人员更替基本上已经完成,也不好再做高层的人员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萝卜一个坑,中央就给了这么多位置,如果想要把人塞进来,除非是上面彻底改制,但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成的事情,这100多位老干部的复出已经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周总理也为这件事情头疼不已。

好在还有总政治部干部部部长魏伯亭和总政治部副主任田维新,主动协助周总理承接了这项任务,不过他们二人也是接手之后才明白,解决这些功勋卓著的老将军们的复出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是一块烫手山芋。

峰回路转

因为种种原因,在周总理的要求下,陈再道和钟汉华将军被选为了这项事务的第一顺位处理人,但实际上还是任重而道远,事情远没有魏伯亭和田维新想的那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在蒙古地区境内温都尔汗机毁人亡,标志着其反革命集团夺取中共中央最高权利的阴谋正式破产。虽然此时中央还存在以江青为首的反革命集团分子,但中央仍然顶住压力为一些老同志沉冤昭雪。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就是有关贺龙元帅的平反文件,这是因为1969年贺龙元帅已经被迫害致死,但大部分的老将军尚且在世,周总理认为,想要体现中央对于处理这些冤假错案的决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重新安排这些老干部的复出工作。

为了让复出的100多位老将军尽快回到工作岗位,周总理与中央的工作人员制定了一条简明扼要的规定:原职务在省委常委以上的,由组织部负责跟进落实;原职务在副部级以上的,由总理办公室负责跟进落实;原职务在正军级以上的,由总政治部负责跟进落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条件要求下,也有利于老将军们的复出工作更加有条不紊的进行,明确责任、细化分工,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一工作。

周总理还指出,这项工作开展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解决陈再道、钟汉华将军的复出问题,陈再道将军是资历极老的开国上将,钟汉华将军虽然是开国中将,但是履历却也不逞多让。

他们两位都是武汉“七·二零”事件首当其冲遭到冲击的老将军,将他当做例子这也算是有始有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魏伯亭和田维新两位同志没有想到,处理陈再道将军的问题过程,远比他们想象中要困难的多。

陈再道将军之前是武汉军区司令员,钟汉华是武汉军区政委,就算复出也要找一个同等级别的职务,但再让他回到武汉军区显然不合适。左思右想之下,田维新找到了几位他认为也许可以接纳陈再道的军区司令,但这些军区司令大多都是直接拒绝了。

先不说军衔高低,陈再道同志红军时期就在红四军担任军长职务,抗战时期就是纵队司令,除了十位元帅和十位大将,这些上将的履历也是一个比一个“吓人”,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许多将领的老上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曾经的老上级做自己的下属,相信就是很多人心里最过不去的一道坎,为了不让自己和老首长之间的关系陷入这种尴尬的境地,有些司令直接就说:“千万别让他来,他是我的首长,这事可没得商量!”

屡次碰壁之后,田维新心里也没了底,甚至和魏伯亭商讨方案的时候,两人都几度哀叹这项高难度工作的费劲程度。但两人随即想到这些老将军们为国家出生入死几十年,有的甚至还是他们二人的老首长,这个问题不解决,就连他们自己的老首长也对不起呀!

想到这里,二人的眼里又燃起了斗志。功夫不负有心人,事实证明,只要愿意坚持,总还是能得到回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天,一通来自福州军区的电话打到了总政治部,田维新接起之后,对面的意思也是言简意赅:“是总政治部的田维新主任吗?我是韩先楚,随时欢迎陈再道来我们福州军区。”

四员上将

韩先楚的突然介入,让周总理看到了解决的问题的曙光,同时也让福州军区成为了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传奇军区。

田维新没有想到,自己和魏伯亭一起到处碰壁的时候,竟然还会有军区主动要人,这可让他们顿时兴奋不已,而且说这话的还是刚刚到任福州军区的韩先楚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先楚本人就是上将军衔,让此时同为上将复出工作的陈再道将军给他做副司令员,倒也不算委屈他,也规避了之前地方军区司令说陈再道将军是自己老首长的问题。

周总理听闻后很是高兴,然而好消息还在后面,钟汉华将军也被广州军区司令丁盛接收了,让他去出任了广州军区副政委。有了这二位打样,其他军区也开始陆陆续续有复出的老将军进入并重新任职。

到最后,剩下的就是一些很难解决的老将军了,基本上也就是两个问题:军衔太高、资格太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例如开国上将王建安,他红军时期是红四军政委,是陈再道的老搭档,抗日战争时期就已经是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了,解放战争时期叫东线兵团司令员,这资历和陈再道将军一样,也是大了去了。田维新最后没招了,还是只能送到韩先楚这里来。

“韩先楚同志,主席时常念叨你呀,说你当年解放海南岛是有大功绩的。”

“不敢当,是国家需要我。”韩先楚仍旧不卑不亢。

“正巧,现在国家也很需要你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开始韩先楚还颇有微词,但最后周总理亲自跟他详谈后,他还是答应了。可韩先楚也没想到,周总理注定要给他的难度再加大一些,因为名单上的开国上将现在就只剩下一位了,他的名字叫李志民

李志民是我军队伍里杰出的政工干部,红军时期是红27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是冀中军区副政委,解放战争时期是晋察冀野战军2纵政委,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李志民是政工干部,所以总政治部思来想去还是将他调到了韩先楚的福州军区,当上了福州军区政委。因为本来我党的传统就是“党指挥枪”,所以政委实际上也并不比司令的话语权低,这样的说法韩先楚也能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此,福州军区也有了“一军区四上将”的美名,韩先楚先后接纳四位上将的故事,也渐渐成为了各大军区中流传的一段佳话。

看完这段有关1972年一百多名将军复出的往事,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