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3月,水静随杨尚奎在上海参加中央会议的过程中第一次见到了邓颖超大姐,那时两人交谈虽不多,可邓大姐的热情却给水静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尚奎和水静

水静后来还回忆道:

“我事先想象大姐可能一点都不热情,毕竟她是中共的妇女领袖,是总理的夫人。”

此后的交往中,水静总是从邓大姐那学习到如何做工作,这些“夫人们”相处总是愉快的,后来的一张大合照中,她们的笑容便印证了一切。

17年后,当杨尚奎与水静来到北京想要探望邓大姐,却得到了“闭门谢客”的答复。

夫妻俩也有疑惑,为何一向和蔼可亲的邓大姐,会选择“冷落”他们?数月后,当水静了解到一切后,也对邓大姐肃然起敬。

“夫人”的榜样

老一辈革命家都对邓颖超有着很深的印象,她也绝非“周夫人”这一称呼能够涵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颖超

1925年,邓颖超与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结婚,两人恩爱有加,大家都看在眼里。

名将张治中也是见证人,按照此前的惯例,他很自然地称呼邓颖超为“周太太”,没想到邓颖超却不喜欢这个称呼,她立即纠正道:

“我有我自己的名字,就叫我邓颖超嘛,叫我小超也行,不要叫我周太太。”

后来国共分分合合,周恩来日理万机,邓颖超身上的能量同样很大。

抗战期间,她的身份就是“陕甘宁边区妇女代表团团长”以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这都是独立于丈夫的职务,可谓有头有脸,包括宋美龄都得尊称邓颖超为“邓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美龄

可依然还有人习惯于以“太太”的称呼,当年在曾家岩50号,就有人打电话问:

“请问,周太太在家吗?”

邓颖超一下都没反应过来,马上说了句“没有”,然后就将电话给挂掉了,紧接着,她就反应过来原来对方找的是自己,突然还有些哭笑不得。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从这些历经战争长期考验的将军中选择一批干部作为大使,此时新中国需要同国际接轨,又与革命时期不同了。

干部们的妻子将要作为“ 外交官夫人”的身份出使,那么问题就来了。

过去,“女性能顶半边天”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人民都翻身做主人了,“同志”变成“夫人”,那不是降级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妻子们都想不通,她们觉得最想不通的就是邓颖超大姐,人家早在20年代都摒弃“夫人”一词了。

于是纷纷要求组织上给个说法,甚至有夫人以离婚要挟,就是不愿意当“丈夫的尾巴”,还不如在国内找个工作。

事情闹到周总理这里,他当然没空跟夫人们“唇枪舌剑”,于是派出了邓颖超出马。

邓颖超幽默健谈,她把“夫人们”召集到一起,讲述了自己的趣事,一下就拉近了自己与大家的距离,随后才语重心长地说:

“外交战线是一个特殊的战线,大使、参赞无论男女都代表着国家,‘夫人’也是一种工作,能协助大使开展工作,还得与其他各国使馆的夫人建立友好联系,能起到‘丈夫们’起不到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了邓大姐的一席话,大家这才明白:原来新中国的外交官夫人竟有如此分量,不同于某些国家的“单纯太太”,这份工作是能给祖国锦上添花的。

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夫人们”这才收拾起行囊准备出国工作。

邓颖超也时刻关注着大家的动态,经常与大家保持着密切联系,她们回国的时候,邓颖超还会再召集她们开开座谈会,诙谐的话语总是能让大家发出阵阵笑声。

即便大家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邓颖超也绝不会一味指责,毕竟,这项全新的事业,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谁还没有个犯错的时候呢?

“夫人们”在聆听邓大姐教育的过程中,也会观察她的工作方式,邓大姐平日里从来不会干预周总理的工作,又能从生活等方面支持周总理。

50年代有一位亚洲国家的总理与夫人访华,外交部礼宾司的同志不小心在请帖上印上了“周恩来、邓颖超”两个名字,邓颖超看到后当即去找了丈夫,并对他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恩来,你是以总理身份请人家国家的总理过来,你请客,我是作为家属招待客人的,我不赞成在请帖上印上我的名字。”

周总理立即将电话打到了外交部,让礼宾司全部撤换请帖。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大家也都是耳濡目染的,并从中吸取到充分的养料。

正是在邓颖超的关心与循循善诱之下,外交官夫人们在我国的外交战线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所有人的心里,邓颖超都是“夫人”之典范,且当之无愧。

除了“大使夫人”这项工作外,邓颖超在其他夫人眼里也是“夫人界NO.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夏天,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了一场工作会议,邓颖超则召开了一场“夫人座谈会”,此次座谈会规模惊人,与会的夫人高达70人之多,妇产科专家林巧稚也来了。

此次座谈会的主要议题为“如何使自己的丈夫更加健康”,邓颖超的知识面很广,她词汇丰富、语言幽默,总是在掌声与欢笑中把该说的说清楚了,“夫人们”在回想这一切时,都表示:如沐春风,茅塞顿开

水静作为杨尚奎的夫人,也对邓大姐有着深深的敬重之情,她的丈夫早在秋收起义之后就参加了革命工作,是响当当的老革命了。

两人在结婚后的感情一直很好,杨尚奎去地方上工作,水静也义无反顾地跟去了。

有一次舞会上,喜爱跳舞的水静就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还邀请水静一同舞一曲,毛主席的秘书后来还说:

“毛主席非常尊重地方上的同志,在别的省市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水静(左一)等人在交谈

即便远在江西,水静对于开国伟人及家属的感情一直很深,她也深受邓颖超的影响。

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水静多想去安慰一下邓大姐,让她早日走出阴霾,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可她竟不敢相信,一向有求必应的邓大姐竟然不愿见她,就连参加工作几十年的丈夫杨尚奎都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夜晚登门,道出谢客原委

1976年2月,杨尚奎夫妇抵达北京,水静思索的第一件事就是探望邓大姐。

为了能保证万无一失,她还找了个重要人物牵线搭桥,此人是李先念的夫人林佳楣,林佳楣听闻后欣然同意,水静就在医院当中等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佳楣

几天后,林佳楣来医院看望水静,顺便带来了消息:

“你和尚奎的心意,我已经转达给邓大姐了,可大姐说谢谢你们,一切心意都领了,她现在闭门谢客,许多外省来的同志都没有见,也希望你们好好养病,将来一定会见面的。”

一旁的杨尚奎叹了一口气,只能尊重邓大姐的意思:“那就过一段时间再说吧。”

当年10月,一段悲哀的历史结束,历史的车轮继续朝着前方滚进,全国上下一片欢腾,北京的天气又渐渐转凉,而那种欢腾的气氛还是能被轻易感受到。

杨尚奎的病情还没完全好转,就得回到江西继续工作了,水静也得离开。

考虑到还没有见到邓大姐一面,水静的心里还是空落落的,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她还想着再试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和杨尚奎夫妇

于是,夫妻俩再度去找了林佳楣,直言道:

“我们俩马上就要回江西了,可是一直没有见到邓大姐,看看今晚能行吗?”

林佳楣点了点头,也愿意帮忙。

不一会,她打了个电话就回来了,开心地说:“大姐也很想见见你们。”

夫妻俩终于能如愿了,赶忙往西花厅走去,林佳楣却马上说:

“你们就在那等着,邓大姐已经出来了,她来找你们。”

当时已经9点了,北京的天空已是漆黑一片,杨尚奎抬起手看了看手表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尚奎

“都这么晚了还要让大姐走过来,那真的是过意不去,要不还是我们过去吧。”

人家邓大姐更是个行动派,就在几人还在谈话的过程中,她就出现了。

杨尚奎还有些不好意思,赶紧解释道:

“邓大姐,我们还准备过去看望您呢,您倒这么快就赶过来了。”

邓颖超笑呵呵地回答:

“你们来北京了,是客人呀,当然应该我来看你们。”

在杨尚奎与邓颖超握手之后,一旁的水静赶忙上去紧紧抱着邓大姐,那种感觉,就像外出的游子时隔多年见到了慈祥的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拥抱之间,水静的眼眶都有些湿润了,她有千言万语想说,却不知从何谈起,只是抱得更紧了。

邓大姐看了看一旁的杨尚奎精气神不错,夸赞道

“水静,这些年你辛苦了,把杨老的身体照顾的这么好,是个有功之臣啦!”

此时,水静的思绪还停留在年初,她也没接上邓大姐的话茬:

“大姐,我们真的很想念您,总理逝世后我们特别悲痛,很担心大姐的身体,今天终于看到大姐很健康,我们也放心了。”

邓颖超也明白,9个月之前水静就想来了,却一直拖到现在,其实,这背后还有更深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走了,举国悲痛,很多外省的同志都特意赶来了,他们都担心着邓大姐的身体情况,还不乏有人邀请邓颖超去外地疗养散心,而这些,邓颖超做到了一视同仁,都拒绝了。

并不是她们熟悉的邓大姐不近人情,而是因为还有人在台面上兴风作浪。

邓颖超当然悲痛,可她无力改变历史,只能尽力“扭转乾坤”。

过去这些年,周总理保护了太多人,他虽是一国之总理,可同样要冒着很多风险,有许多信件资料与文件都有着重要作用,周总理离开了,保护好这些机密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到了邓颖超身上。

她过去从不干涉丈夫的工作,但她也很清楚丈夫在做着哪些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局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邓颖超的身边依旧人多眼杂,一旦有危险情况出现,她也不愿让任何人受到牵连,只是,这一切都不方便明说,邓颖超甚至没有亲自与水静联系过一次,只是让林佳楣代为转达态度。

1976年10月之后,神州大地焕然一新,水静也很快见到了邓大姐,这就代表着邓大姐心里也一直想着他们夫妻俩。

这么久没有见面,一见面仍然是那么亲切,时间与距离,丝毫不会淡化这两个家庭的革命感情。

听了邓大姐的表述,杨尚奎夫妇心中的疑问一扫而光,略显无情地回绝,也是邓大姐对于同志最大的爱护。

水静还说:“已经挨了这么多次了,不怕他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的水静(中)

邓大姐笑了笑,回答道:

“斗争是要讲究策略的,不能授人以柄,对吧?干部才是党的财富,杨老这样的老干部更是难能可贵的,应当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们,任何疏忽都会使党遭受损失。”

周围的人都点了点头,也对邓大姐更敬佩了:大姐保护同志们,用心良苦,多么好的大姐啊!

此后,邓颖超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先后担任了中央对台工作小组组长、对外友协名誉会长、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名誉会长等多个职务,发挥了自己的价值。

周总理还在时,她便能独当一面;周总理走后,她更是始终挺直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后,水静还出版了一本《特殊的交往》,记录了与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开国伟人的交往故事,很多历史的瞬间,都在书中有所体现。

一些看似细微的决策,往往能决定很多人的命运,甚至是国家的前途,邓颖超站在1976年的历史交汇点,她已作出了一份满分的答卷。

试想一下,若是邓大姐只是情感用事,还会成为令人尊敬的“夫人模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