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战骨埋荒外”写的是战争的残酷;“百战沙场碎铁衣”写的是战场厮杀的恐怖;“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写的则是战争之下人人平等。

按理说,能从战争中全身而退的人,更应该懂得团队和谦虚,但今天要说这个人,是日本军官冈本德三。

1939年的他,已官至师团参谋长,在日本和苏联有名的对战——诺门坎战役中,也有其姓名。

但此人十分自大自负,在东京第一陆军医院疗养腿伤时,被老同学连捅十几刀致死,日本军方对其离谱的死亡原因一度三缄其口,直到后面才陆续漏出些消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人到中年初掌权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这是二战在世界东方的第一个战争策源地。

但很多人不知道,除了将战争的爪牙伸向了我们国家,日本还与当时的苏联因为诺门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掀起了有名的诺门坎战役。

其实,日俄因为地缘政治冲突,明争暗战从来没停过。

诺门坎战役

纠纷最早能追溯到1904年,两国在中国的东北爆发全面的日俄战争,结果日本战胜,中国的东北落入日本的势力范围,俄国亦被迫把库页岛南部割让予日本。

1921中国的外蒙古宣布独立,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

伪满洲国与蒙古国为邻,伪满洲国有日本的驻军,蒙古国则选择和苏联联手,所以,一边是日本关东军,一边是苏联和蒙古军队。

双方在不少的地段存在边境纠纷,因此不断试探交火,斗得更是不亦乐乎,而冈本德三,就是在这时候登上了历史舞台。

冈本德三,1883年出生在日本本州岛滋贺县,在他31岁,也就是1914年5月28日,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之后又进入日本陆军大校学习,1923年毕业,也在这时他晋升为步兵大尉。

1935年起,日本关东军以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为借口,不断在中蒙边界地带进行挑衅,以试探苏蒙军队的实力。

冈本德三是一个完全被侵略思想所侵染的人,响应日本帝国的号召,远离家乡来到伪满洲国成为了一名士兵,尽管这时的他已经52岁,仍然满腹热情,立志要为帝国效力,为日本的壮大奉献力量。

因为是士官学校出身,又有军衔在身,加上年龄也大,比起新兵蛋子自然多了些社会经验,他很快被领导层注意到。

1937年8月2日,他晋升至步兵大佐,1938年4月23日,任关东军第二十三师团步兵第七十一联队联队长。

连升三级不免让已过中年的冈本德三兴奋过头,他梦寐以求的事业在异国战场上得到了发展,权力在手让他天天飘飘欲仙。

日本是一个等级比较严明的国家,在讲究绝对服从的军队里,尤为明显,既然手底下管着这么多人,不利用一下这些权力,可不是他的作风。

一言不合就大发雷霆在步兵第七十一联队里可太常见了,冈本德三要求手下士兵对自己的话言听计从,稍有反抗便是言语侮辱,拳打脚踢。

明明同样都是为国家战斗,他硬是觉得自己要高人一等,总是吹嘘像他一样的领导层军官才是日本帝国的希望,手下这些小兵都只是自己垫脚的石头。

侵略战争不过是帝国主义的野心,很多士兵都是被迫远离家乡来到战场,一不小心就会和家人生离死别。

她们对这场战争可是恨之入骨,但没有人在意他们的生死,只想着指挥他们上阵厮杀,用他们的生命来实现自己的野心。

每天听着冈本德三的话,大家都愤愤不平,联队里总是弥漫着一股窒息的低压,但冈本德三却认为这是自己管理有方的结果,因此肆无忌惮。

领导牺牲他上任

1939年7月1日,冈本德三及其他联队,在小林少将的指挥下,集结了一万余人向哈拉哈河西岸发起攻击,在快抵达谢尔陶拉盖高地时,遇上了苏军的一支坦克侦察分队

步兵遇上坦克兵,尽管苏军分队人数不多,但战况依然十分严峻。

苏军躲在坦克中,长长的枪炮扫过去,一排排的日军便负伤倒下,即使日军人数是苏军的十几倍,密集的子弹朝对方射过去,依然只能打在坦克坚硬的铁板上,苏军几乎毫发无伤。

一直关注着战况的冈本德三,眼瞅着日头渐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次行动,他绝对不能失败,在后方走来走去,他终于思索出一个办法。

手一招,一直小心翼翼观察着他脸色的下属赶紧上前,听完冈本德三的话,原本就不安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冈本德三要求联队士兵强攻,占领不远处的谢尔陶拉盖高地,谁要敢后退,就直接原地处决。

冈本德三野心勃勃,眼里脸上都是不容拒绝,这下属不敢多言,连忙传达下去。

军令如山,一时日军呐喊着,尽数往高地厮杀而去,尽管苏军坦克威力巨大,但架不住日军人数实在太多,黑压压的人往前冲着。

很快,谢尔陶拉盖高地被日本攻占下来,而冈本德三在大部队的掩护下,也顺利登上高地。

站在高处,苏军的坦克分队便一览无余,但强攻的代价便是,高地下方,哀嚎遍野,惨不忍睹,但冈本德三根本没时间管这些人的生死,苏军调转炮枪,杀伤力巨大的火力朝高地上射来。

来不及喘气的日军,又被冈本德三新的命令压下头来:立即构筑一道简易的防御工事,此时正值盛夏,日头明晃晃地照在所有人身上,所有人都又惊又热又累,但冈本德三虎视眈眈地盯着人,士兵依然只能顶着苏军的枪林弹雨,开始挖战壕。

高地下是虎视眈眈的敌人苏军,高地上是不把人当人的上级,即使是负了伤还能动的日军也被要求立即投身工事构筑中,顶着烈日,大家怨声载道,但一想到冈本的雷霆手段,便只能在心里咒骂了他千回百回。

高地下的苏军并未停止过攻击,眼看着防御工事渐渐有了雏形,立即向上空进行炮击,日军顿时传来一片哀嚎,连冈本都被不远处炸起的石块溅了一身。

他下令让手下继续坚守,更多的人被炸伤倒下,但防御工事还真构筑起来。下方的苏军也不在恋战,选择了撤退。

这场对战以日军胜利结尾,尽管损伤不少,冈本德三依然得意吹嘘起自己来:都是我的果断才能获得这场胜利,你们小小的牺牲都算不得什么。

经过短暂的休整,冈本和其他联队继续前行,但日军不知道的是,火力更猛,装备更完善的一支苏军队伍正在他们的前路上等着。

7月2日凌晨,冈本和联队渡过哈拉哈河,当行至巴音查冈高地时,与蒙军骑兵第六师第十五团来了个不期而遇。

蒙古人民自古都被说是马背上长大的国家,其骑兵的威力可想而知,冈本组织联队向巴音查冈高地强攻,激战一个多小时后,才终于勉强击退了第十五团。

但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呼啸的飞机就从他们脑袋上飞过,一支装备精良的队伍早已将日军包围起来,来者正是朱可夫率领的苏军救援队。

朱可夫,苏联著名军事家、战略家,苏联元帅,朱可夫的一生,是充满战斗色彩的一生,他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被俄罗斯人民尊称为“苏沃洛夫式”的民族英雄。

朱可夫

在诺门坎战役中,朱可夫提出大量使用装甲兵,进行闪电战似的立体机动作战,而这一战略,直接带领苏联取得最终胜利。

这一只苏军援队中,坦克、装甲车、飞机、大炮等装备齐全,而且巴音查岗高地周围全是开阔地,非常有利于飞机和战车作战,日军这下直接全部裸露在外。

猛烈的火力直接将日军打懵了,更加不利的消息是,不久后苏蒙军队的大炮也抵达了战场,一时之间,在巴音查岗高地周围聚集起两股火力。

惨遭围困的日军再也无法行进半分,在长枪短炮之下,反击也是微乎其微,不少士兵慌了神,完全放弃抵抗,只顾匆忙地在沙地上挖掘个人掩体。

但苏军怎会放弃这大好的时机,150辆坦克向龟缩在沙丘掩体的日军开火,这下才真像是打地鼠游戏了,日军如同瓮中之鳖,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7月4日,关东军第二十三师团参谋长大内孜少将被苏军击毙,冈本德三率领残部,勉力逃走。

这场对战,以日军的惨败为结果,首领死了,冈本德三却迎来新的任职,他在两日后便临危受命,顶替上司成了第二十三团新的参谋长。

新星退场太潦草

1939年8月20日,苏蒙军转入全面的大规模反攻,以3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5个装甲旅,1个机枪旅,1个空降旅以及大量的飞机、大炮投入了战场,而此时的日军,连一辆坦克也没有。

这其实跟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有关,诺门坎战役在整个二战中的着墨占比是极少的,彼时的日本,将爪牙伸向各个战场,将战线拉得很长,而这也导致了它在诺门坎战役中注定失败的结局。

短短几天时间,关东军几乎所有参战联队的损失都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在绝对的优势面前,日军除了负隅抵抗,任何的战略都已经起不到什么重要作用了。

而老来升任的冈本德三,自认为可以在诺门坎的战场上实现自己的野心,面临现实中节节败退的战局,心里越发的焦急。

8月30日夜晚,日军又是被围堵,眼瞅着队伍被按压在战壕下,即将失败,冈本德三着急地从战壕中站起来,跳了出去。

他声嘶力竭地指挥着队伍发起进攻,殊不知,他的战斗生涯因为自己的这次鲁莽,画上句号。

一颗飞来的手榴弹落在了冈本德三身上,瞬时间电光火石,冈本倒在了血泊之中,膝盖被炸烂,流血不止,他被立即送下了战场,次日凌晨,被转入海拉尔野战第一医院。

此时的诺门坎战役已近尾声,日军损失惨重,已逐渐失去反抗能力,冈本躺在后方治疗,但战地医院救治条件有限。

要知道这时的冈本德三已经56岁,年轻的士兵都无法忍受膝盖碎裂的痛苦,何况是这个年龄的冈本德三,一贯自大爱吹嘘的他,现在只能每天躺在病床上哀嚎。

1939年9月15日,日本驻苏大使东乡与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签订停战协定,双方于9月16日凌晨2时停止一切实际军事行动。

这之后,冈本德三被送往齐齐哈尔日本陆军医院,之后转入东京第一陆军医院。

医疗条件好起来后,冈本德三的伤得以妥善治疗,很快,他就可以推着轮椅在医院里走动。

得知冈本官至参谋长,最开始,医院的病友主动与他沟通,这极大地满足了其虚荣心,他又拿出自己在战场上的那一套,对人说话颐指气使,同时不停吹嘘自己多厉害。

在关东军中他或许权力大,但在东京,尤其是这陆军医院,与他有一样背景的绝不在少数,渐渐地,大家也不太爱跟他来往,但冈本对此并不在意,因为在医院里,他发现了新的吹嘘目标。

一日闲逛时,冈本居然在院子里看到了自己在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时的同期生米冈米吉大佐,同学见面分外热情,米冈米吉与冈本德三热情的攀谈起来。

因为米冈米吉在医院的时间长,而且从外表看起来,他并无受伤,这让冈本德三一下就默认对方是为了逃避上战场,又想起自己为了国家,可能再也站不起来,顿时,一股莫名的自信涌上了心头。

他对米冈米吉说教起来:

“为了帝国的荣耀,所有人都应该像我一样,不惧生死,而你我的老同学,你是一个胆小鬼,如果国家都是你这样的人,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强大。”

冈本德三

他喋喋不休地讽刺起来,说完就得意地回到病床,丝毫没注意这位老同学难看的脸色,冈本不知道的是,米冈米吉是因为精神病而进入医院治疗的,冈本德三自以为是的一番话,将米冈米吉脆弱的精神绷紧了。

等到冈本德三怡然地在病床躺下那刻,追着他背影而来的男人拿着一把刀,直接捅在他身上,冈本德三震惊地看着老同学,还没来得及呼救,就又被连捅了十几刀。

病房外围满了人,但大家都被癫狂的米冈米吉吓到了,一时之间没人敢上去帮忙,直到警卫赶来,冈本德三已经在不甘中咽了气。

1953年5月31日,冈本德三在医院被精神病同学刺杀身亡,消息传到日本军方上层时,所有人都只觉得离谱,官方先是封锁了冈本德三真正的死因,后来才有一些消息透露了出来,后来还追封了冈本德三少将军衔。

结语:

一代少将竟如此潦草收场,这在世界历史上也算是少有。

提起战争,大部分人第一反应肯定都是太残酷了、千万不要出现战争,然而对于那些想利用战争获利的人,提起战争却是兴奋和侵略,完全不在意这背后会使多少人失去性命,多少家庭支离破碎。

像冈本德三这种人,就是典型的希望通过战争来获取利益,获得名声,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战争膨胀了他的野心,让原本就自大的他变得更加目中无人,以至于因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实在是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