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刘邓大军的兵锋直指大别山区,这片曾经诞生过无数革命先烈的土壤,即将迎来解放的曙光,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身着解放军军服的人来到了湖北黄安的七里坪村。

只见男人站在一间破旧的房子前面露难色,犹豫了几分钟之后,他才鼓起勇气走进房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破旧不堪的屋子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坐在火炉边做着粗活,此情此景,他的脸上流下了两行热泪。

此时,一名老妇人也从门外走了进来,眼前的人只让她觉得熟悉又陌生。

没承想,这位解放军同志正是老两口出走多年的儿子郑国仲,可是,当年郑国仲离家参军的时候只有16岁,当他再次回到老家的时候,时间已经不知不觉过去了整整18年。

那么,郑国仲究竟是在怎样的机缘巧合之下加入革命队伍的呢?郑国仲的父母又为何会对孩子的归来反应冷淡呢?

投身革命的热血青年

1913年,郑国仲出生在湖北黄安县七里坪的一户农家,郑国仲是家中的长子,他的出生成为了全家的大喜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国仲

但幸福的日子还没过多久,郑家的二儿子就出生了,如此一来,郑国仲的父亲就很难依靠几亩薄田来养活一家四口人了。

由于家里的经济条件始终不太好,使得郑国仲根本没有机会接受像样的教育,自从记事开始,他对家庭生活唯一的记忆便是日夜不停地帮父母干活。

和那个时代绝大多数的中国的底层农民一样,郑国仲他们家辛苦劳作一年,甚至都不能填饱全家人的肚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革命也就成为了郑国仲唯一的选择和出路。

1927年11月,黄麻起义正式爆发,当时正被迫在裁缝铺里学手艺讨生活的郑国仲听到了起义的消息顿时感到热血澎湃。

1929年,起义的部队来到了郑国仲的老家附近,郑国仲居然直接跑去参了军,此后的十几年间,他都没有再回过老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麻起义

在成功加入了起义军部队之后,郑国仲含着热泪朝着家乡的方向磕了几个头,他知道,未来他极有可能会死在战场上,再也不能给父母尽孝了。

不过,命运对郑国仲释放出了足够的善意,就在郑国仲决定参军之后,他立刻就经历了几场残酷的战斗,郑国仲本人也很快从这些战斗当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红军的指挥员。

抗战期间,郑国仲被分配到了八路军129师的序列里担任一名指挥员,此时他不仅参加了八路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甚至还参加了赫赫有名的“阳明堡战役”。

1940年8月,彭德怀和朱德等人在仔细研究了敌后抗日斗争的形势之后,果断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百团大战,而当年郑国仲所领导的部队也在参战部队的序列之中。

当年,郑国仲在一个名叫狮脑山的地方与敌人狭路相逢,身为团长的郑国仲丝毫没有惧怕敌人的攻势,他居然亲自带着手下的一营长和部分官兵对敌人发起了突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郑国仲带领着手下的战士们在阵地上整整坚守了七个昼夜,敌人眼看着面前的阵地久攻不下,只能灰溜溜地宣布撤退。

等到战斗结束的时候,狮脑山阵地上的每一寸土壤都浸透了八路军战士的汗水与鲜血。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跟随郑国仲一起参加狮脑山战斗的一营营长正是后来的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同志。

时任129师参谋长的李达同志在听闻了狮脑山的战斗过程之后动情地评价道:

“为狮脑山的部队发扬勇敢战斗的作风,顽强战斗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说明我军攻如猛虎,而且还守如泰山。”

抗日战场上的铁血战将

现如今的许多人在提起百团大战的时候,都会想起著名的关家垴战斗,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场战斗当中担任主攻任务的正是郑国仲的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次,郑国仲他们的任务从防守变成了进攻,但日军牢牢占据着关家垴山头上的有利地形,接连打退了八路军部队的多次反攻。

在这次战斗当中,八路军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因为我军的兵员素质整体上与日军有着不小的差距,日军的武器又远远优于我军。

即使八路军集结了优势兵力也无法在短期内彻底消灭占据关家垴的那支日军大队,这让郑国仲和八路军总部首长的内心都格外焦急。

郑国仲曾经试图派遣战士通过攀登的方式来摸上日军的阵地,但他们的行动很快就被守卫日军士兵给发现了,不仅那些前去夺取阵地的战士牺牲了,八路军的大部队还遭到了日军的火力压制。

八路军当时的火力根本无法跟日军进行正面交锋,日军的一梭子机枪子弹扫射过来,八路军的指战员们往往只能将头紧紧埋在战壕里动弹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着上级一次又一次的催促,郑国仲的脑海当中突然闪过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既然八路军无法从地面上攻占日军的阵地,那为什么不从地下试试呢?

于是,郑国仲立刻又派出了一组战士从地下对日军在关家垴上设置的阵地进行掘进,为了配合这组战士的行动,所有的前沿部队都务必要尽最大的努力吸引日军的火力和注意力。

实践证明,郑国仲的破题思路是相当有用的,靠着土工作业的方式八路军终于打通了前往关家脑主要阵地的通道,郑国仲也终于不负众望地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1942年的春天,日军为了报复八路军和其他的抗日民众在华北地区发起了所谓的“铁壁合围大扫荡”,而这一次,华北日军的主要作战目标直接指向了当时八路军地前沿总指挥部。

当时,郑国仲所在的769团负责担任掩护八路军总部机关撤退的任务。

但当时769团手中掌握的武器弹药相当有限,在经历了日军的数日封锁之后,每个人手上的军粮也所剩不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情况下,郑国仲他们还必须以弱势的战斗力和兵力应对几倍于自己的敌人。

但郑国仲在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的面前还是立下了“军令状”:他和手下的战士们一定会誓死保卫总部机关的安全。

很快,左权就给郑国仲他们下达了新的作战命令,按照左权的命令,郑国仲他们迅速占领了位于河北涉县附近的十字岭,只要769团控制了这处阵地,无论是总部机关还是后续的八路军部队都能够安全通过周围的地区。

为了加强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郑国仲甚至下令让手下的山炮连将所有的山炮就地掩埋,此刻的郑国仲坚信,只要能够成功突围,当前这些被打碎的瓶瓶罐罐还能再在日后被拾起来!

果然,郑国仲对于战场形势的预判没有出错,这出色的机动能力,郑国仲带领着769团的战士们顺利保护彭老总等我军高级将领实现了转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当郑国仲他们保护彭老总抵达安全的地带之后,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却突然让所有的人都哭出了声:当初给郑国仲下达命令的左权副参谋长,在撤退的途中被敌人杀害了。

面对失去战友的痛苦,郑国仲他们只能将这种悲伤的情绪转化为力量。

在此后的许多年间,郑国仲一直坚持战斗在抗日战场上,到了后来,郑国仲本人甚至成为了八路军太岳军区备受瞩目的一员猛将。

作为一名军事将领,郑国仲的人生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但自从郑国仲告别家乡父老出来参军的那一天起,他的心中就始终怀揣着对父母的愧疚之意。

1947年,郑国仲随着刘伯承领导的中原野战军一起发起了挺进大别山的军事行动,在这场战斗过后,郑国仲也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湖北黄安县。

此刻的他看着家乡的一草一木心中感到格外的亲切,但他却久久不敢鼓起勇气走进自己家的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因为他不知道父母是否会责怪当初那个参军报国的孩子,他甚至都不知道父母如今过得怎么样了……

辛酸的归途

当郑国仲带着随行的战士们来到自己的老家七里坪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了,看着面前的村庄和道路,郑国仲甚至都已经记不起回家具体的路了。

无奈之下,郑国仲只能带着战士们在村子里慢慢寻找那些令他熟悉的痕迹,只要这个地方还有一丝痕迹能够唤醒郑国仲的记忆,他就已经知足了。

最终,郑国仲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门,他看到屋子里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但他并不能确认这个人是不是自己的母亲,就这样,郑国仲又呆呆地在院子外面站了很久。

毕竟,在战乱频繁的民国时期很多房屋和田地都经常会被掠夺或瓜分,虽然面前的房子让郑国仲感到非常熟悉,但他还是不敢确定住在这里的就是自己的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时期的农民

几分钟过后,郑国仲还是决定鼓起勇气走进屋去,来到屋内,他发现一个苍老的男人正在摆弄着面前的柴火堆,看到面前的这个人,郑国仲的脸颊上不知不觉就出现了两行热泪。

但此时的郑国仲还是没有认出近在眼前的父亲,他只能以解放军干部的身份坐下来与对方谈起了话,希望能以这样的方式来打听父母的下落。

听说郑国仲是来村里寻亲的,两位老人的眼里都闪烁出了诧异的光芒,老汉率先站起身来向郑国仲询问了一些线索。

郑国仲思索片刻之后便将自己的小名告诉了对方,听完,老人的手瞬间变得颤抖不止。

当年郑国仲离家参军的时候只有16岁,老两口在发现自家的长子不见之后,也曾经在附近的村落和镇子中四下寻找,但寻人无果之后,老两口认为他们的孩子或许已经意外身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多年以来老两口早就已经将所有关于郑国仲的记忆埋在了心底,从来不敢轻易对人透露,如今他们却看到了郑国仲站在自己的面前,埋藏在心中的各种情绪瞬间便涌上了心头。

当郑国仲再次确认了父母的身份之后,这位久经战阵的将军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随后,他将身子略微向前移动,与多年未见的父母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那个夜晚,喜极而泣的哭声充斥着整个破旧的农家小屋,好在此时的郑国仲已经成为了解放军的干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这样也算是“衣锦还乡”了。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郑国仲被中央军委授予了海军副司令的职务,在他的组织和领导之下,我国的海军部队在葫芦岛建成了一座气势恢宏的海军基地。

当郑国仲从部队离休之后,他便选择将自己曾经参加革命的经历撰写成书籍和文章,如今这些资料都已经成为了帮助我军还原历史的重要文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国仲

1988年,位于山西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主展馆正式落成,此时,已经年近八旬的郑国仲拉着陈锡联、李德生等几个老战友一起又来到了这片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

1992年1月11日,郑国仲的生命因为疾病被永远定格在了79岁,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与中国革命的优良传统。

郑国仲的战绩或许并不是解放军队伍中最为耀眼的,但他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对于今天的华夏儿女依然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

而郑国仲的名字也早已随着无数的革命先辈一起被融入了新中国的天空中,成为了整个民族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