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3年,陈昌浩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47岁的他正值壮年,可却并未被委以重任,而是在编译局呆了14年

他的部下大部分都成了功绩卓越的开国功臣,他的妻子也成为了纺织部的副部长,两个儿子也十分争气,一个是核工业的专家,一个是汽车业的创始人之一

两相对比之下,陈昌浩的编译局工作就太过普通了。曾经的红四方面军政委为什么没被重视,如此的默默无闻呢?陈昌浩的身上又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少奇亲迎陈昌浩

看着窗外不断变换的景色,陈昌浩心中五味杂陈。他现在都有点不敢相信,他正坐在回国的列车上。和战友一起并肩作战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一眨眼,都过去这么多年了。

列车慢慢的停靠在车站边,陈昌浩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激动又忐忑的感觉,这可能就是近乡情怯吧。

他慢慢地走向车厢门,熟悉的面孔就这样闯进了他的视线中。国家代表刘少奇以及他的老战友们都来迎接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泪目呢?陈昌浩清楚的知道,国家和朋友们并未把他忘记。可在苏联多年,他亏欠他们的太多了。

刘少奇见到他一出现,就激动的上前握住了他的手,“十多年没有见了啊,昌浩同志,,欢迎回来!”

陈昌浩有些无所适从,他看着这个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地方,陷入了回忆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