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秦靖雲

说着“蹩脚”怒语的谢警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说着“蹩脚”怒语的谢警官

“双拉村”在怒语里,意为“孝顺的村”

这里因保留着古老的

怒族民俗民风和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被冠以“怒族桂冠”的美名

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

怒江边境管理支队丙中洛边境派出所

双拉警务室便驻扎在此

警务室进驻4年来

戍边民警用汗水和心血

获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在碧罗雪山脚下传唱着

绵延不绝的劳动赞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航与群众共唱怒族民歌。

“爷爷是叫‘阿干’,叔叔叫‘阿旺

然后奶奶叫‘阿孜’……”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双拉村时

警务室民警谢航

在怒族非遗文化传承人赵叔家中

一字一句地学起了怒语

还不时将学到的怒语记在了笔记本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航在怒族非遗文化传承人赵国强家学怒语。

谢航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重庆小伙子

2007年参军入伍,今年33岁

一张笑脸,憨厚朴实

2019年,随着部队改革转隶

他被分配到丙中洛边境派出所

随后主动申请前往双拉警务室驻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航为辖区群众宣传预防电信诈骗知识。

双拉村位于丙中洛镇南段

辖区面积187平方公里

这里群山耸立、地势险要

零散分布着10个村民小组

2个异地搬迁安置点

常驻人口1586人

其中,92%的群众都为怒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辅警与怒族群众合影。

“大家可以叫我‘谢警官’

我就住在警务室

有什么事都可以来找我。”

刚开始进驻双拉村时

谢航逢人就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航与群众聊天。

然而驻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村民不待见这位新来的年轻民警

不仅有事不找他

而且还会躲着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入户走访时,

我都不知道说什么,

与群众也聊不到一块,

再加上语言不通,

我都是在旁边坐着

让当地专职辅警帮忙翻译。”

语言不通拉远了谢航与群众的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辅警下乡开展社区工作。

一天清晨,他到村里走访

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大爷

正在吃力地挥舞着斧头砍柴

他毫不犹豫地接过斧头

帮大爷劈好了柴火

大爷连比带划并竖起大拇指

好像是在感谢

可谢航一句怒语也听不懂

大爷也讲不出一句汉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众听不懂汉语,那我就去学怒语。”

经历过这件事后

谢航暗暗下了决心

在民族地区工作一定要学会当地民族语言

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他们的生活

并决定到当地怒族非遗文化传承人

赵叔家中拜师

从他那里学习当地人文习俗和语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航在怒族非遗文化传承人赵叔家中拜师学怒语。

“这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

刚开始学习怒语最大的困难就是

发不准音、记不住词,

怒语里有很多饶舌的发音,

有些发音稍微有了差别意思就变了,

学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在学习怒语时,谢航遇到了种种困难

但他有一股不放弃的韧劲

大胆地开口讲怒语

尽管刚开始发音中带有浓重的重庆口音

有时难免会被身边的同事笑话

但他也毫不气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航帮助群众干农活。

在学怒语的同时

谢航一有时间

就会到村子里转一转

用最近学到的怒语

跟周围群众打招呼、唠家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警用怒语跟群众聊天。

“有些时候,

我用怒语跟他们讲的时候,

群众还跟我开玩笑

‘我们的谢警官

都马上要成为我们的怒族人了’

他们也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啊。”

谈起学怒语这件事

谢航骄傲地说

跟这里的群众说上

几句“蹩脚”的怒语后

之前遇到的一些社区工作问题

也就迎刃而解了

群众也更信任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航用怒语跟群众交流。

“谢警官,茶腊小组的赵家

兄弟俩快要打起来了

我怎么劝也劝不住,你快去看看吧。”

茶腊小组组长老李

火急火燎地找到谢航请求帮忙

谈话间得知

五年前,赵家哥哥因身体不好

将自己的草果地给弟弟种植

后因哥哥提出让弟弟归还草果地

却遭到了弟弟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辅警开展社区工作。

“这块地本来就是我的,

你今天不还,我就跟你没完。”

来到现场,带着多年积怨的

兄弟俩吵得不可开交

周围挤满了看热闹的群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辅警联合地方部门人员为赵家兄弟调解纠纷。

“容叽宠测呢,仁耿耿阔哇玛果!

(怒语意为:都是一家人 我们好好商量)”

见此情况,谢航赶忙上前

又飙起了他那“蹩脚”的怒语

周围群众被逗笑出了声

气氛也顿时变得轻松了许多

看到兄弟俩渐渐冷静下来

谢航便乘热打铁,以亲情作为切入点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劝导

最终,弟弟同意归还草果地

一起家族多年累积的纠纷得以化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辅警在田间地头普法宣传。

“我们这里的群众都很朴实,

平时没什么大的纠纷,

都是家庭或邻居间的小摩擦,

不过也不能忽视,

还是得及时解决。”谢航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航向群众宣讲惠民政策。

如今,双拉警务室成了

当地群众遇到困难时想到的第一“归宿”

一个个小矛盾得以化解

大家和和气气,脸上还挂着笑容

村里也变得越来越和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辅警帮助群众收菌子。

“村里群众对我像亲人一样,

我喜欢这里的群众和人文习俗,

这也能让我更好地为双拉村做点事情,

以我绵薄之力让双拉村更加幸福。”

谢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