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的中国人起名,有些会征求阴阳师的意见。在孩子满月之际,求个卦,问个卜。

贵州省省长,广州市委书记、市长林树森的名字就是这样得来的,据说在他小时候,阴阳师说他命里缺“木”。父母就索性取了“树”和“森”,以保佑孩子平安长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来自汕头的青年

林树森,生于1946年底的广东汕头。从小,林树森就接受了比较好的教育,考上了高中。

走出象牙塔,林树森的发展也不错,凭着学历进入纤维厂当了一名技术员。后来,林树森放弃了高薪的工作环境,走上了仕途的道路。

一开始,他在县委当一名科级干部,后又调入惠州。改革开放后,从90年代以来,广东成为了改革的试验田,有关要实现现代化的口号就一直流传于省会广州的街口过道。

但市民们激动之余,心里更多的是疑虑。彼时的广州市民们普遍学历不高,不了解“现代化”为何物?就是放到,恐怕也有不少人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6年,林树森正式就职广州。上世纪九十年代,广州的社会总值(当时没有生产总值这个概念)年增长率仅为16.6%,比全省的平均还要低上四个百分点。

为此,林树森在一次讲话时说道:“第一个表现,不少人觉得广州没什么看头,哪方面都找不到在全国叫得响的样板。中央视察组下来,直接不来省会广州,而是跑到珠三角。”

在深刻总结后,林树森提出广州需要改善的四个方面:

首先,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普遍亏损;第二,资金总量不足,存量盘活不够;三是社会保障基本没有,职工就业难;四是市容“脏乱差”,违法用地,违章建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1997年底,老百姓对广州当时的建设管理工作基本满意率只有2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树森采取的措施,是先从交通抓起。因为交通直接涉及环境、经济发展等许多问题。

在他主政期间,广州市政道路总长度达到了4460公里,基本形成了高速路、快速路、主干道和次干道的组成的交通网络。

另一方面,为了搞好经济,林树森还引进了汽车工业。比如在1998年5月,广州与日本本田签订了合资合同,引进了本田雅阁。

林树森这一决定,事后来看,可谓是出其不意,得到了起效,仅仅一年时间,便扭亏为盈。其后多年,广州本田由于技术先进,车型美观,质量上乘,年年供不应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树森本就是广东人,对家乡怀有着真挚的情感。他曾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很热爱广州的,热爱的原因也很简单,一句话,广州是我的第二个家乡,为家乡出力是应该的。”

不过身为一个共产党员,林树森就是一块板砖,很快他就来到了贵州,开启了“第二春”。

为贵州建设铁路

如果说广州紧邻珠三角,容易吸引外资,同海外国家进行贸易,那贵州则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不毛之地”了。

贵州地处内陆,山间林密,沟壑纵横,交通不便,给经济增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6年,新年伊始,鞭炮声还未远去,林树森便坐火车来到贵州,担任省委副书记、副省长。副省长只是一个过渡性的职务,一年之后,林树森就升任省长。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不变的法则。没有路,山里的农产品就无法远销全国各地。林树森着手修建了铁路和高速公路,最值得一提的是贵州——广州高速公路。

这条公路,将两地的时间,缩短了12小时,极大改善了贵州的交通面貌。

另外,林树森还传达了中央对贵州的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贵州的经济发展,林树森还利用在广州的人脉资源,引进了许多车企,建立了车配件公司,促进了贵州的就业。许多老百姓至今没有忘记林树森的贡献。

如今,林树森78岁高龄,早已退休。可他却不喜欢闲着,当了一名大学教授,站在三尺讲台上,教授自己脑海中的知识,时不时还会返回贵州,追寻旧日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