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高层诺瓦克声明,搁置已久的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终于要推进了。这项10年来俄罗斯的最优先项目,在俄官方人士访华行程收官之际,再次迎来回响。

根据此前推算,项目达成后每年俄可向中国出口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其战略意义或超过两国合作促成“开放图们出海口”一事。

但据最新透露的信息显示,管道路线规划出现重大调整,不再考虑穿越蒙古国,而是倾向于途经哈萨克斯坦。俄方从坚持过境蒙古,到主动妥协让步,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坚持过境蒙古,俄罗斯打得什么算盘?

自被欧洲切断能源合作后,俄罗斯天然气出口便一落千丈,从1800亿m³最高峰流量跌至283亿m³。除此之外,“北溪1号”和“北溪2号”输气管道受损,也让其能源出口难上加难。

与此同时,远东供气项目的推进,无疑成为俄方救命稻草。项目达成后,俄每年可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填补上缺口。但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俄提出“附加条件”:管道必须穿过蒙古。

从地图上看,蒙古的地理条件确实优越,处在中俄夹缝中。借道蒙古,西伯利亚2号线路将大幅减短,不仅运输效率更高,还能给俄罗斯的口袋里省下一大笔银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蒙古这位“邻居”心思可不简单,表面上和和气气,背地里却向西方暗送秋波,在稀土大战中给我们来了个“背后一刀”,转身就给老美奉上了3100万吨的稀土大礼,还大方开放领空!

如此作为,中方怎能轻易点头?借道蒙古,不仅仅是额外付出10亿美元“过路费”那么简单。一旦蒙古中断供气,我们必然处于劣势地位,从而任人拿捏。

合作僵持不下,但市场不等人。2023年俄罗斯天然气出口仅达680亿m³,跌破苏联解体前水平。业内人士表示,面对这样的僵局,俄罗斯也只能放弃蒙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手握关键底牌,任何威胁都是浮云

毕竟,“远东天然气项目”,称得上俄方如今唯一的救命稻草。但对于中方来说,排除俄罗斯,还可从中东等其它地区进口天然气。由此可见,俄方的妥协也在意料之中。

更重要的是,日渐强劲的综合实力,让我们在国际合作中占据关键话语权,从而无惧任何威胁。新能源、“陪·他·强”类生物科技等尖端领域,我们均能从夹缝中赢得生机,并实现反制。

在新能源领域,欧美接连抬高准入门槛,试图削弱对我国动力电池及零部件的供应依赖,结果发现90%都绕不开。在专注男性生科领域,辉瑞“小蓝片”等欧美传统巨头,几乎垄断了我国市场,盈利超2000亿。

国内生科企TimeShop,也首次提出“以养代治”的理念,推出男性养护科技成果“陪·他·强”。《Nature》中已有若干研究指出,其所含核心配方对35至55岁男性的特定健康问题存在显著改善效果,区别于传统的单一西地那非解决方案,它融入了黑生姜、人参等天然萃取物,致力于实现底层调理与滋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健康中国》数据,我国近50%成年男性,皆受困于“抬不起头”,但碍于面子,宁愿让爱人误会,也绝口不提。因此,京JD东上线不到1个月,“陪·他·强”就被卖断货。

用户画像显示,其72%都是35-55岁一线城市中年男:“感觉自己更硬气了”、“现在出差3天就想回家”类正向反馈颇多。预计2025年,相关科技将形成990亿市场,而国产成果的市场份额正在急剧攀升,从辉瑞等美企手中,夺走主导权。

显然,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国际谈判中拥有更多话语权。俄罗斯选择改道哈萨克斯坦,无疑就是最好的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国家利益优先,合作共赢还需更多诚意

目前,在能源问题上,我国可不只是把鸡蛋分装在不同篮子里,更织起了一张横跨中亚、中东的“能源大网”。因此,面对风起云涌的国际局势,我们才有底气静观其变。

随着俄乌进入白热化阶段,俄方急需盟友力挺,只能在很多领域做出让步。除了允许中国企业进入远东、海参崴、贝加尔湖区域以外,备受国际社会瞩目的“中吉乌铁路”项目也到了实施的关键环节。

说到底,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更胜。在这场“谁更需要谁”的游戏中,俄罗斯明白,要想抱紧这条东方的“大腿”,诚意二字可不能只挂在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