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至27日,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文博会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会。适逢文博会20周年,回溯深圳作为新兴城市的文化发展历程及特质,或更能了解文博会所具有的标志性意义。当我们打开历史的时空,深圳一种新的文化属性款款而来。

深圳:改革开放的文化符号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的环境比较复杂,反倒造就了生活在三角洲地区的人类勤劳开垦的精神。他认为人类历史上有三个地方是突出的富裕、发达和文明区域,包括:尼罗河三角洲、荷兰尼德兰低地和长江三角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德斯鸠当时通过阅读《中华帝国全志》了解中国,该书于1735年首刊于巴黎,被视为“西方早期汉学三大名著”之一。图源:网络

孟德斯鸠早在几百年前的洞见仍在照拂今日。深圳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迅速的城市化进程,而因为香港、澳门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这个区域的文化天然赋有外向、开放、中西杂糅的特征。

有学者研究认为,江南地区的水路四通八达,明清以来,苏州评弹艺人背包裹走码头,是这种艺术形式得以传播的重要渠道。而对深圳来说,珠江带来的是观念转变的参考,“经济特区”要怎么干?土地、劳动力、生产模式、法律等等一系列的改变,都需要从“解放思想”开始。深圳是很多影响当代中国的观念发源地,“勇闯无人区”“敢为天下先”,关于特区姓“社”姓“资”问题的争论、关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大讨论等等,都成为那时中国思想界最激烈却也直抵人心的话题。

深圳观念的勃兴,当然来自于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变革和社会实践,但也不能简单地说,深圳发展的时序就是“先有经济、后有文化”。因为社会观念的转变给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力量,也是深圳之于国家和时代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深圳从来不是什么“文化沙漠”,那些人,不懂深圳。

一个现象非常有趣:在中国当代的影视剧作品中,即便故事主体并不是深圳,剧情却总是会和深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足见深圳不仅仅是中国改革开放史的重要坐标,更是思想变革的文化符号。先进的观念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新移民来到深圳这块陌生的土地上开发创业,开辟了特区改革发展的新路径,同时也为中国文艺创作开拓了新空间,深圳与深圳人的故事,互为表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沸腾人生》讲述中国汽车工业在时代大潮中涅槃重生的故事,剧中的汽车厂设定在西北地区,但为汽车厂找到新出路的剧情都发生在深圳。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味剧《情满九道湾》讲述北京胡同青年在改革大潮中的成长故事,但剧中男主角人生的每一个转折,都由他在深圳的事业发展来推动。图源:网络

左手科技右手文化,深圳穿越经济周期

科技是文化形态演进的催化剂,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给文化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丹麦的一份文化与商业研究报告就指出:硬件与软件是齐头并进的关系。每当新科技诞生,都会为内容生产者创造新的可能性,内容生产反过来也会刺激科技更进一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在全球范围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催生出新的文化样式。

在这一个阶段当中,深圳在科技上的先发优势,也就转化成了文化产品的生产优势。新兴城市文化资源相对薄弱,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文化崛起,特别是文化产业的飞跃,靠的主要是科技。

穷乡僻野长不出强势文化。回看欧洲的文艺复兴进程,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才能催生出文化的茁壮成长。深圳,大抵如此。

文博会举办的20年来,深圳文化产业保持了年均15%以上的快速发展势头,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04年的16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750亿元,增长近17倍,占全市GDP比重由4%左右稳步增长至8%左右,支柱性产业的地位不断巩固。腾讯等行业龙头企业,在游戏、网络文学、影视等领域的强势引领力自不必赘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博会展馆 图源:文博会官方网站

在全球经济普遍承压的当下,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的经验——文化产业的部分重要领域具有反经济周期的特性,文化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帮助很多国家摆脱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蕴含着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

例如,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面对经济增长的放缓,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文化立国”战略,制定了《振兴文化艺术基本法》及其《基本方针》《文化产品创造、保护及活用促进基本法》,打出“将美国霸占全球文化产业剩下的那一半收入囊中”的口号,以动漫为突破点,发展成有世界影响的文化产业大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经典动画电影 图源:网络

1997年之后,经历亚洲金融风暴的韩国,大力推动网络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把网络游戏、电子游戏等应用作为重要产业,带动韩国经济在短短5年内再次创造增长奇迹,文化科技产业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日本、韩国的经验充分证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文化产业会面临一次新的调整,技术落后、竞争力弱的劣势产业将逐步萎缩,而知识密集、附加值高的优势产业将得到充分发展,新兴的文化科技产业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加大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不仅将极大地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水平,也将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把高科技、高文化含量融为一体的新兴文化科技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高端产业,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第二十届文博会上,阅文集团、雅文传媒、枫叶互动、米哈游、微游互娱等文化出海企业将聚首,展现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探索。腾讯旗下的阅文集团早在2017年就开始经营网文出海业务,主要是通过起点国际(Web Novel)网站,为海外读者提供全面优质的网络文学翻译作品。去年阅文集团组建AI(人工智能)翻译技术攻坚小组,探索将最新AI能力应用到网络文学的翻译中。在AI助力下,网文的翻译效率提升近百倍,成本降低超九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诡秘之主》海外版书封 图源:网络

有分析指出,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让中国网文规模化出海真正成为可能,无缝对接全球市场,迎接又一个充满潜力的新蓝海。阅文集团就是深圳文化产业优势的展现,拥有开放的观念,愿意早一步走出去,向外看,互联网技术发达,应用场景无限广阔,当然深圳还有非常完备的金融业态,不缺“弹药”。

我们有理由期待深圳的科技土壤里,可以生长出更多的“科技+文化”的杂交产品,就像是获得“雨果奖”的深圳“90后”作家海漄一样,白天是银行“打工人”,晚上是科幻小说家, 所以他可以创作出具有混搭感觉的历史科幻作品。

深圳:中国文化“出海口”

凡工商业发达之地,必为文化兴盛之城。市场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需求的增长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因而以“搞钱”著称的深圳,其实拥有文化发展的核心优势。

美国学者泰勒·考恩在《商业文化礼赞》一书说,“艺术独立要求经济独立和强有力的商业市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首先是生意人”,“巴赫、莫扎特、海顿和贝多芬都着迷于通过艺术来赚取金钱”。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市场需求,一个个光芒四射的文化艺术之星才拥有了独立性。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赞助非常活跃,因此米开朗基罗可以找一块600多平方米的房屋顶棚去尽情地挥洒自己的创造力。佛罗伦萨大教堂东边入口大门浮雕的装饰,就是通过羊毛商行会的赞助,以比赛的方式挑选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开朗基罗图源:网络

韩国是当代国家文化输出非常成功的国家,2013年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未来创造科学部联合发布《韩国文化产业对外输出促进方案》,方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制定了适合不同目标市场的发展战略。

南美、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将作为韩国文化产业输出的重点市场。政府将通过搭建平台,为韩国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对于亚洲地区这类成熟的市场,则强调合作,重点推动在电影和动漫方面的联合制作,如通过亚太广播电视联盟等机构,推动以亚洲历史文化为素材的节目联合制作等。对于美国和欧洲市场,则要强化商业网络的运作和分工合作。

而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韩剧当属《太阳的后裔》,剧中无处不在的韩国商品,三星智能手机、现代汽车、爱茉莉口红,甚至还巧妙地融入了韩国的可移动医疗设施和太阳能发电厂,展示了韩国的新兴产业,宛若大型国家软广告。现代汽车预计该剧将产生价值 1100 亿韩元(约合5.8亿人民币)的广告效果。反过来市场以及政府都更愿意加大对于韩剧创作以及全球推广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阳的后裔》希腊拍摄剧照 来源:《福布斯》

促进文化的流动性,激励文化的创新,是市场对于文化最重要的价值之一,也是文博会举办的意义所在。据统计,2023年深圳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3369家,营收规模首破万亿大关,占全国文化企业营收的8.5%。同时深圳对外文化进出口贸易额稳步增长,2022年深圳文化产品出口位居全国前列,约占全国的18.5%。而且,深圳在内容创作生产、新闻信息服务、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装备生产这五大类上的营收均超过千亿元,文化产业链完备,完全可以担当中国文化产品的“出海口”。

正是深圳的市场化优势,让其对于文博会不断的发展壮大有着非常强的承载能力。本届文博会参展国家已经达到60个,包括英、法、德、日、韩、埃及以色列等。文博会的合作代理机构遍布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展商和采购商来自108个国家和地区。足见文博会对于全球推广以及交易机制建立的重视,未来将有更多的文化产品从文博会这个平台向全球流动,而深圳作为中国文化“出海口”的光亮将更加耀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丨段晓卿,直新闻高级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