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怎样摊青、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才能又香又鲜?掌握火候有哪些方法和技巧?走进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周山畲族乡的枫树坪合作社,中国茶科所科技特派员江和源正向茶技师讲解制作“七安红”的窍门。

“七安红”来自海拔500多米的文成际下民族村七安茶园,这里常年云雾缭绕,雨水丰沛,土壤肥沃,构成了一个得天独厚的茶叶培育生态圈。其茶树种源可追溯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精心栽植的鸠坑良种。

2022年,为进一步打造文成野茶品牌,文成县携手多方资源在际下民族村建设“七安茶园”,同时邀请中国茶科所科技特派员为茶农种植提供技术指导、制订茶园认定标准,帮助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制茶工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技特派员为茶农种植提供技术指导。周山畲族乡供图

“过去,许多珍贵的荒野老茶树因无人问津而任其在山间自然生长。但随着‘七安红’的出现,这些昔日被遗忘的老茶树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吸引了众多茶企的关注与收购。尤其在今年,更是有茶企以此为基,研发出全新的黄茶品种,进一步焕发了老茶树的生机。”周山畲族乡相关负责人说。

在云畔茶香共富工坊里,工作人员和快递员正忙着将最新生产的黄茶装盒打包,发往上海、杭州等地。“用鸠坑良种老茶做黄茶,味道醇厚鲜爽,香气清新持久,市场反响不错。我们做成了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三种,产量达2000斤。”工坊负责人林秉卓说。

据悉,2024年鸠坑良种老茶茶青销售量已突破1万斤,是往年的4倍,且采摘季节持续至立夏之后,极大促进了茶农的经济收益。“茶商以高于市场价的10%至20%收购,今年仅采茶一项我就获得了2万元的收入。”茶农雷友叶兴奋地分享道,言语间难掩喜悦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在茶园采摘茶叶。周山畲族乡供图

近年来,周山畲族乡发挥党建联建“红色链条”作用,推行“村集体+企业+农户”运行模式,鼓励周边农户共同参与茶园管理、采摘、制作,盘活荒野老茶20余万平方米,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约200万元,帮助村民实现务农、顾家、增收三不误的就业新路径。

“周山畲族乡实施茶园改造提升工程,变‘荒山’为‘金山’,带动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为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创造了条件。”周山畲族乡乡长钟胜男说,下一步,该乡将积极拓展延伸茶产业链,打造集休闲观光、茶艺展示、茶事体验、茶叶研学等于一体的综合茶旅项目,在提升茶品质硬实力的同时,提升茶文化的软实力,走出一条以茶带旅、以旅兴茶的共富之路。(吴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