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眼中国的红,温润世界的茶。

彩云之南的土壤里孕育了千年精灵,澜沧古江的水雾中坐落着千年茶乡,这是一杯来自云南昌宁的红茶,一杯浸透历史积淀、风雨滋润、茶人心血的红茶,用其“温润”二字在古都杭州开出品味之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22日下午,千年茶乡遇见千年古都——昌宁红茶推介会(野生红茶杭州专场)在龙坞茶镇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林健东,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孔俊豪,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士康,昌宁县人民政府县长范正建,昌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明川,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立华,中国茶叶博物馆副馆长晏昕,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林智,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技术科科长俞燎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馆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邱仁明,国家一级评茶师,浙江省评茶技能大师工作室领班人、专家组组长赵玉香,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院长陈加明,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会长毛立民,重庆西大茶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司辉清,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罗宗秀,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星,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荣,东家app创始人董事长朱见山,素业茶院院长陈燚芳,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主任温燕,杭州之江经管集团副总经理何立华,杭州市西湖游船公司副总经理何东玲,茗边主编孙状云,杭州你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晓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科创中心副主任王盈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宿迷菊等领导嘉宾参加推介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昌宁县县长范正建致辞,在发展茶叶产业中,昌宁县依托31.5万亩茶园、702家茶企和4.96万户茶农,立足昌宁茶叶资源禀赋优势,以协会牵头组建红茶产业联盟,聚力破解当地茶产业发展瓶颈,实现了全县红茶产业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的转变。昌宁县是全国唯一注册认定的“千年茶乡”,也是全国首批四大优质茶叶基地县、中国优质红茶生产示范县。近年来,昌宁县注重抓好主体培育和利益联结,强化全县红茶生产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双培养”,以签订订单、产品收购、共建基地等多种方式实现群众直接增收。截至目前,昌宁县共注册茶叶类商标499个,注册获批“千年茶乡”和“昌宁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两个公共品牌。2023年,昌宁县共生产红茶1.68万吨,实现产值35.1亿元,占茶叶总产值的51.9%。带动就业2000余人,实现户均增收36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叶种植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建成标准化管理的示范茶园15万亩,无性良种茶园面积12.56万亩,累计创建了5个国家级标准茶园,建成光山、松山、达仁三个万亩亿元示范村,建成茶叶发展重点专业村19个,重点村20个,建成茶叶专业合作社50个,建成12块单位面积1万亩以上标准化茶叶生产示范基地,每年建设标准化茶园样板2万亩,低产茶园改造样板5000亩。

茶叶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建成了106个示范带动强、标准化程度高的标准化示范茶所,干茶平均价从2015年的32.31元/公斤增加到2023年的48.16元/公斤,增长4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文化不断传承发展。全县37所中心学校、幼儿园开展茶文化建设工程,建成茶文化活动室40个,编制教材5次;先后出版发行了《昌宁茶韵》《昌宁茶叶志》《昌宁古茶树》等著作;举办了千年茶乡摄影展;创作了《昌宁红》《古茶飘香》等歌曲;昌宁本土文艺工作者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剧《云茶飘香》获云南省新剧目暨青年演员展演银奖。

茶叶从业者技能不断提高。通过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项目,在全县开展以“两减一增”、低产茶园改造及管理、茶园绿色防控、茶园间套作技术、高优茶园建设等内容为主的标准化茶园管理技术15000人次;培训红茶加工技术、晒青毛茶加工技术、烘青毛茶加工技术等标准化茶叶加工技术6000人次;培训茶叶审评员、茶艺师800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宗懋院士分享了他与昌宁红茶的渊源。昌宁建县史与1933年出生的陈宗懋院士同岁,带着这样一层情愫,陈院士提到与昌宁的初识源于2006年虞富莲研究员的口中,从中得知了在明朝万历年间以“碧云仙茶”作为贡茶,境内百年老茶树触目皆是,分布着48个古茶树群落、20余万株古茶树的昌宁。又因为一杯昌宁红茶,陈院士深深爱上这片土地,他希望昌宁能够依靠科技,促进茶叶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切实保证茶叶的质量和饮用安全,在发展具有优势的地域性茶产品的同时,致力于推动中国红茶产业,发展壮大中国茶产业集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玉香教授带来了昌宁野生红茶评价分析,5月13日,受云南昌宁县委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举办了昌宁红茶品质评价会。据悉,本次评价会共收到昌宁县公开征集、编码封装的茶样40余个,组织了行业专家组成评价专家组,采用密码审评方式,按照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结合昌宁野生红茶特征对茶样进行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五因子审评,根据审评结果给出感官品质评价分数、评价结论及部分样品的品质改进建议。最终评选出了昌宁野生红茶前十名并进行了现场颁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永亮从千年茶香、沧江茶源、黄金茶线、高山茶园、茶味独到五大维度向来宾进行隆重推介。昌宁位于北纬黄金茶线,气候立体、雨量充沛、土壤多酸、生产的茶叶厚而质软,水浸出物大于45%,含氨基酸2.87%、咖啡碱4.29%、茶多酚32.31%,是澜沧江上游的最大茶区,出产的昌宁红茶以区别于传统滇红的轻发酵工艺在红茶市场突出重围,“田园韵、琥珀汤、花果香、冰糖甜”是其独有的品质特征,成为爱茶客的心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昌宁县茶叶发展中心主任鲁绍荣告诉记者,这是昌宁今年举办的第二场推介会,在茶都杭州希望能借助长三角的经济影响力和浙江茶叶发展案例经验以及先进的科技、信息技术、新茶饮赛道等为昌宁红茶赋能,让这款具有独特生长环境、独到加工工艺、独有品质风味的云南红茶出走大山,拥抱世界。他还提到昌宁县会按照各位专家提出的工作建议,以北京、成都、沈阳等一线城市为主战场,通过开展专场推介、设立昌宁红茶专场展区等多方位全措施,推动“昌宁红茶”品牌的宣传推介,力争将“昌宁红茶”品牌打造得更响,走得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