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深,粤黔同行。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长期过程。近期,新一批派驻干部已陆续前往贵州,他们将握紧手中的接力棒,继续以“领头羊““火车头”“排头兵”的姿态谋划推动各项帮扶工作,共同续写粤黔“山海情”。

贵州曾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自2013年开始,广州陆续与贵州省黔南州、毕节市、安顺市结对。经过一批批派驻干部的接力建设,截至2021年,广州帮扶的毕节、黔南17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退出,2817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878个)全部出列,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23.09万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动态清零。

广州市协作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陈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市协作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陈震。

11年来,广州在人才支援、资金支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等方面都着力推动帮扶地区的发展。据统计,2021年到2023年,广州投入各类帮扶资金41.34亿元,选派各类干部人才2326人,帮助引进广东企业546家、实际投资超240亿元,帮助39.23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助销农特产品241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完善的配套建设,让“新市民”安居乐业

十一年携手同行,广州市为两市一州相关县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其中,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经验在全国工作现场会上推广。

对于条件差劣、交通不便的山区来说,易地搬迁是摆脱贫困最实际的路径。其中,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是广州市荔湾区协助推进的贵州最大规模易地搬迁安置点,2019年8月,2.9万人从大山迁入。

“迁来柏杨林之后,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其中最直观的就是居住环境的改善。”柏杨林街道居民叶发举说。“以前住土房,雨稍微大点,屋里湿一片,现在别提多踏实了。”

然而“搬出来”只是第一步,久住山区的民众如何适应城镇生活是需要长远规划的关键。

2020年起,社区治理经验丰富的广州市荔湾区对柏杨林街道开展全面后续帮扶。时任广州市荔湾区派驻七星关区工作队队长袁旭认为,要“安居”得先“乐业”,工作队考虑到搬迁居民在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方面普遍欠缺,选择在街道开办服装、藤制品、电子零件、足球成品等劳动密集型扶贫车间帮助居民就业。

“这些工作大部分群众通过学习都可以上岗。老人还可以把藤器原料拿回家作,每个月能赚1500-2000元。”袁旭说,此外工作队也通过组织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助力解决街道群众就业稳收问题。

叶发举以前在山里靠着和哥哥一起种玉米生活,想买生活用品得走一两个小时山路到集市,生病则要去更远的地方就医。现在他和哥哥在家门口工作,母亲也在安置点的物业公司上班。“比起以前幸福太多了,工作也有干劲儿。”叶发举开心地说。

后续帮扶稳定了安置点居民的生活,变化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为了柏杨林街道3000多位60周岁以上老人“老有所养”,工作队复制荔湾区养老服务经验援建“长者饭堂”,在这里老人最低只需花3元就可以吃一顿饭,有需要的话可以专人送饭到家。

为了教会习惯了山区田间生活的老年人适应“居民”环境,工作队开办老年活动中心,合唱团、书法室、桌游区、康复区……方便老年人培养新爱好。

为了满足街道近万名儿童的教育需求,广州投入资金扩建了两所9年一贯制学校,解决3000多名学生上学问题。

荔湾区帮扶建设的七星关区荔湾实验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荔湾区帮扶建设的七星关区荔湾实验学校。

为了树立勤学好学风气,广州市选派优秀学校校长和教师骨干开展“名师送教”“蹲点式教研”,街道如今走出近600名本科生、44名研究生、3名博士生。

为了解决街道居民看病难题,广州市投入50万元扩建社区卫生院分院,并组织广州医疗专家每周二、周五在街道卫生院开门诊,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如今,走进柏杨林街道,百余栋小高层整齐划一,道路整洁干净,学校、老年活动中心、扶贫车间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安置点的群众过上了幸福的居民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系统化消费帮扶,一年助销86亿农特产品

对于像贵州这样好山好水、有众多优质农产品的地区来说,消费帮扶是深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最直接举措。面对贵州部分农业产业规模小、品牌弱、运输成本高等困境,挣脱大山束缚、批量销往全国是广州市结对帮扶誓要啃下来的硬骨头。

如今,广州人每消费5颗鸡蛋就有一颗产自贵州已是广州帮扶贵州的典型案例,其变化的关键在于“一站、十批、百馆、千店”联盟力量体系的构建。“广州消费帮扶联盟带动了许多贵州农特产消费,鸡蛋是最成功的例子。”广州市协作办综合调研处张世学表示。

2021年以来,广州出台了系列消费帮扶政策,广泛开展“千万市民助消费”“百万工会会员工惠行”、消费帮扶新春和金秋行动等系列活动,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销售渠道,在位于荔湾区的广州医药港打造产业帮扶一站式服务平台,动员数十个批发市场、一百多个专馆、上千家连锁门店参与粤黔消费帮扶,各有所擅,各司其职,全链条保障农货顺利出山。

“以‘十批’为例,广州的大型批发市场吞吐量很大,每年售出的帮扶产品达100多亿元。”张世学举例说,前阵子安顺市有几百亩农产品滞销,上架广州的批发市场5天就卖完了。

面对许多不具备商品属性、难以直接销售的农产品,“百馆”所汇聚起来的专业团队选择从产品开发进行破题。

以贵州鲟龙鱼为例,其曾因出货渠道受限、产品品种单一导致价贱伤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冲击下销路几近断绝。2021年,广州消费帮扶联盟的企业骨干在广州市组织下调研考察后,瞄准大众消费市场,针对广东人没吃鲟龙鱼习惯、鲟龙鱼个头大不便普通家庭烹饪的销售“卡点”,开发鲟龙鱼水饺、鱼丸、鱼饼、香肠、鱼骨面条,销量一下起来了。

广州协助开发的部分贵州鲟龙鱼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协助开发的部分贵州鲟龙鱼产品。

“现在鲟龙鱼在广东市场爆卖。两三斤一条88元都供不应求,活鱼售价也从八九元一斤涨到20多元。现在养殖户们杀鱼都杀不过来!”惠水县鲟龙鱼协会会长张翠兰表示。

面对开发出来的好特产,“千店”联盟的威力显现出来——贵州鸡蛋就是通过它晋级爆款。

在粤黔协作机制下,广州市协作办给贵州蛋企、广州大型商超市牵线,签订稳定的生产订单,“单是钱大妈,每年销售额就有2亿元。”张世学表示,据统计贵州鸡蛋在大湾区年销量超12亿元。

畅销大湾区市场的贵州鸡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畅销大湾区市场的贵州鸡蛋。

“以销促产,以产促增收”是消费帮扶的进一步目标。如今,销售贵州鸡蛋的广东胜佳超市有限公司,与蛋企进行饲料搭配、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质量检测等方面合作,带动生产、包装、仓储、物流能力配套提升,倒逼贵州鸡蛋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仅如此,贵州鸡蛋还带动了当地稻谷、玉米、杂粮、蔬菜等周边农业的结构性发展,而蛋鸡养殖又能带动包装服务、家禽屠宰、鸡蛋深加工以及物流仓储等产业链有效延伸。就像多米诺骨牌,消费帮扶的作用最终会体现为当地产业振兴。

“这就是广州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消费帮扶领域探索出的一条大分销、大流通、大保障、大合作的有效路径。”广州市协作办党组成员、副主任陈震总结道。

据统计,2023年广州累计销售帮扶农产品超240亿元,其中,销售毕节、黔南、安顺帮扶产品86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造血式产业帮扶,带动村民年增收8000元

产业帮扶是激发脱贫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我们坚持把促进产业发展作为深化协作帮扶的着力点,充分整合优势资源,携手推动合作共赢。”陈震表示,广州市为结对地市筹谋深远,通过聚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农产品产销对接等“三大聚焦”,一批产业如雨后春笋生机盎然。

贵州刺梨是贵州省着力打造的山地特色农业产业之一。2018年以来,广州引导广药集团在贵州成立刺梨科创基地、产业公司,针对刺梨以饮料单一产品形式生产状态,广药发挥王老吉开发出刺柠吉天然高维C饮料、刺柠吉润喉糖、刺柠吉吸吸龟苓膏、刺柠吉气泡酒、广式刺梨月饼等系列产品,力拓贵州刺梨应用领域,助力贵州刺梨走上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的高速发展阶段。“现在广药已各刺梨产品销往全国170个城市。”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继曾表示,

高维C水果贵州刺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维C水果贵州刺梨。

一业兴,百业兴。在广药集团的引领下,大批企业纷纷入局刺梨产业。据贵州省工信厅数据显示,2021年贵州刺梨生产加工企业销售同比提高30%以上,贵州从事刺梨加工生产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50%,刺梨相关品牌注册量增幅超80%!

产业兴,百姓富。广药集团在黔南州、毕节市分别成立刺柠吉饮料和润喉糖生产加工基地,年加工产值超6亿元,解决就业240人。随着市场对刺梨原料需求上升、刺梨收购价逐年上涨,越来越多农户进入刺梨种植。目前,贵州刺梨种植面积超210万亩,从不到10亿规模跃升为百亿产业,23万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

广药集团开发的刺柠吉系列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药集团开发的刺柠吉系列产品。

除协助振兴既有产业,广州结对帮扶还开发出新兴产业。

毕节市纳雍县厍东关乡李子村曾是深度贫困村,2020年广汽集团打造“种植-加工-研发-生产-销售”芳香产业链,“引导村民种了110亩薰衣草、迷迭香、芝樱等芳香作物,在当地把花籽初加工成精油和纯露,运到广州进一步加工成香氛、香薰机、沐浴露等产品,推广到4S汽车店销售。累计销售1500万元。”广汽集团派驻毕节驻村帮扶干部李松伟表示,如今每逢金秋李子村村民就忙着“采花致富”。

“村民每年每亩可获得500元的土地流转费,花卉基地每年会聘请临时工800-1000人次,每人每天8小时可获得100元工钱;此外,村民每年还能从村集体合作社处分红。”李松伟表示。三年带动村民增收300万元。

芳香产业加工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芳香产业加工基地。

与此同时,广汽集团还在当地种了上百亩高原雪菊和红托竹荪,连带收购周边村民农产品销售,销售额累计1300万元。“当地村里的小孩,在闲暇时候都可以帮忙采摘雪菊,以5元一斤的酬劳计算,有时候一家人一天就可以赚到五六百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震表示,广州和贵州结对帮扶以来,在各方面取得的成效还是明显的。“派驻干部们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开始大家在工作推进时都感到有不少困难,但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探索,大家的思路逐渐开拓了,看到帮扶群众生活得到改善,干劲也更足了。”

“近期,粤黔东西部协作干部进行轮换交接。未来,广州市协作办会坚持‘以协作促发展’总体思路,不断完善协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扎实推动各项帮扶工作。包括坚守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化产业协作,激发帮扶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化智力支持,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示范引领,为帮扶地区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作者】陈咏韶 区迅健

【摄影】李卓然

【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