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音乐人胡海泉出任南海音乐学院院长,他表态“不是名誉院长,是真真实实的院长”。前不久,他还被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明星在高校任职的现象多年前已有之,张铁林曾任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据师生反映他在暨大期间做了不少实事,也带来不少欢乐。记者梳理发现,陈凯歌任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名誉院长,张杰也入职该学院,张国立任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院长等。明星在高校执教能带来什么资源和变化?是真抓实干还是“博人眼球”?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胡海泉任音乐学院院长,“每年至少回来20次”

近日,胡海泉出任海口经济学院南海音乐学院院长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胡海泉在仪式上表示,他将多干实事,多干有效的事,学习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成功经验与典型做法,把南海音乐学院打造成家长信赖、学子向往、业界知名、全国有影响的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海泉在接受采访时称,未来这个身份将成为他工作的优先级,围绕该项工作将花更多时间,接下来每年回海口可能至少20次。“这不是一个客座教授或者是名誉院长,是真真实实的南海音乐学院院长。这个身份最重要的是要回归教学的本质、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如何发掘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人才。”

就在一个月前,他还受聘为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客座教授。他表示,将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年轻一代青年学子,帮助他们建立与国内更高水平舞台的连接,实现他们的专业价值。同时,他会努力将文化文娱、音乐教育等行业资源与学校音乐学专业进行深度融合,希望未来能与广应科在高雅艺术进校园、学科专业建设、音乐大师的引进,以及国际教育等方面加强合作。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执行校长张光宇告诉记者,该校新增的音乐学专业在今年正式招生,胡海泉等音乐名人来到学校将带来优势资源,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校的音乐人才,另一方面能够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文艺素养。

多所高校均有聘请“明星导师”

全国范围来看,不少高校都有聘请明星艺人来任教的例子。

歌手刘欢自1991年起,便担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方音乐史》课程的主讲教师,他还是贸大校歌的作曲者,非常受学生欢迎。他认为,教师才是他的真正职业,唱歌则是他的“课外活动”。刘欢的课常常座无虚席,甚至还会有其他班级的学生慕名而来,站满教室的走廊。他上课时衣着朴素,从不用幻灯片,板书漂亮工整,还能熟练运用多种语言,有的曲段还会用外语唱出来。讲课也非常系统、专业,先划分大时代,再到各时代的音乐风格及代表人物,甚至包括音乐家们的逸闻趣事,他都能娓娓道来。

上过这门课的学生是这样评价刘欢的——“老师很低调”“对于古典音乐的挚爱让人印象深刻”“条理清晰,情绪稳定,不夸张,偶尔幽默”“逻辑连贯,信息量大”……

除此之外,导演陈凯歌任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名誉院长,协助学院的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国际行业交流、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工作;歌手张杰也同样入职该学院,他表示,会努力做好教师这份职业,将自己积累的舞台、声乐表演经验传授给学生;演员张国立现任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院长,他在讲授开学第一课时勉励同学们,要深刻认识自己所处的新时代,努力认清当下国家、学校以及所学专业领域的新形势、新变化,不断培养提升艺术敏锐性和感悟力。他还说“一个艺术从业者能够被社会认可和观众尊重,最重要的不是他专业能力有多强,而是他这个人如何”,“要想艺术之树常青,必须好好做人”……

早在2005年,暨大艺术学院创院之初,著名表演艺术家、书画鉴赏家张铁林就受聘为首任院长。他参与学院前期筹备工作,任教期间主要教授中国书画鉴赏中的明清手札鉴赏部分和导演系的电影编导课以及一些公共课。对于学院师资,他要求“不是‘教书匠’,而是‘艺术家’,要始终保持对艺术的敏感”;在教导学生时,他结合丰富的演艺经验,传授表演技巧;他还会在参加的电视剧和电影制作中,为学生争取上镜机会,利用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工作机会……张铁林强调:“我不希望只教给他们知识本身,还希望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认识社会的角度,以及对学科的独立的、客观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影视明星,还有体育明星在高校任教。例如“亚洲飞人”苏炳添是暨大教授,他的课十分抢手。在公开课上,他会教授热身、跑步等技巧,拆解动作细节。他还发表了与短跑、运动相关的论文,分析自身成功经验。另外,由苏炳添领衔的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陈冠锋在2023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以6秒55的成绩获得60米冠军,暨大中医学院2017级的吕艳兰参加2023中国台湾田径公开赛获得女子100米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建议:建立明星教师准入、评价、辞退机制

明星艺人高校任教,是否能实现真正双赢?学生能否学有所获?

可以看出,聘请明星作为高校教师,确实为学校带来更多优质资源,也能借助明星的影响力,扩大学校、学院的知名度。部分明星的授课也展现出丰富的学识与实践经验,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课堂。但也存在部分明星只是“挂名”而不参与管理和教学等工作的情况,并未真正发挥其“明星效应”。

对于明星艺人当大学老师,网友评价褒贬不一。不少人认可其演艺专业能力,但对其教书育人的资格和能力提出疑问。“是否会参与学院管理”“学费是否会上涨”“学生能否学到本领”都是家长学生等关心的问题。也有许多网友寄予希望——“明星艺人的实战经验很丰富”“术业有专攻”“不应该一开始就带有偏见”“应该给予时间让其成长”“不只是教学,还要看他所带来的资源”……

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大众对此投赞成票的原因是明星可以用其广泛的影响力来获取更多关注和资源,促进学院的发展;反对原因则是明星可能没有相应的学术能力,学校与之合作只是炒作和搞噱头,是急功近利的做法。

熊丙奇分析,明星能否真正起到应有作用,最重要的是其是否真正花时间投入学校、学院的建设,还要看学校、学院为其提供怎样的办学空间,对其角色定位是怎样的。作为学院院长是双重角色的结合:一是学术角色,要在相关领域有相应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充分利用自身影响力或是相关资源来促进学院发展,例如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教师带来合作项目;二是行政角色,要有管理能力,推进学院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尊重教师在教育、学术上的权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知名教育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认为,明星如果不是挂名,而是真正参与高校的教学,显然有利于高校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目前许多高校更看重科研,但高等教育是需要多样发展的。多样的评价标准能够让高校的师资、功能都更加丰富,也能让高校各个方面得到更好发展、更具包容性。

“明星能为高校带来什么效益是由双方约定的机制、规则、运行模式来决定的。他们在艺术才能、演艺资源、为人处世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这也直接决定其在本校所能发挥的作用。”储朝晖特别提到,明星入职高校还应建立比较明确的教学管理规定,要把责权关系理顺。“关键要看学校、学院的管理与评价制度,要和普通教师一样有准入、辞退机制。这样才能督促明星在人才培养、科研、艺术实践等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形成良性循环。”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记者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