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李孝华 通讯员 朱烁旭 储松峰)5月 9日,一堂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课程在紫阳县洞河镇机关会议室开讲,中共安康市委党校(安康市行政学院)经管教研室副主任、讲师聂桢祯受邀授课,丰富的案例,清晰的数据,生动的讲授,台下听众听得入神,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今年以来,洞河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度重视和美乡村建设,坚持多维发力,重点攻坚,在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环境整治上出实招、出亮点,探索建立富有洞河特色的和美乡村建设模式。

抓实产业融合,促进农户增收。以生态旅游为依托,“一片叶子、三个篮子、多业并举”产业发展格局初具雏形,富硒茶叶、特色果蔬、畜牧养殖、生态渔业、休闲旅游五大支柱产业优势明显。采取“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在菜园村试点探索“母羊托养+”产业模式,带动农户发展山羊养殖增收。充分利用闲置房产、土地等现有资源,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路径,“一村一策”实施“消薄增强”计划,建成前河村牧草加工厂、田榜村农产品加工厂等项目。同时,依靠洞河丰富自然人文资源,成功举办知府巡游洞河站、“让美发生”春季文旅系列活动等多项文旅活动,生态旅游产业取得新突破。

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效能。形成了以镇调委会为龙头、村(社区)调委会为基础、综治网格员全覆盖的三级人民调解网络。探索建立常态研判、节点研判、专题研判三项风险研判机制,完善多部门协同,法、理、情融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深入了解矛盾双方诉求及矛盾根源,因人施策、全面跟进、精准化解。同时,创新“板凳课堂”基层治理模式,以党员、乡贤、致富带头人等为主体,打破传统会议对时间、场地的要求,灵活利用村活动广场、田间地头等场所,让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推动听取意见在一线、解决难题在一线。

规范村庄整治,强化公民意识。以“扫干净 摆整齐 改旱厕 清污淤”为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小组长包片、党员代表包户,针对辖区内薄弱环节,重点聚焦道路沿线、房前屋后等关键部位,瞄准“三堆六乱”等问题,全方位、无死角、无盲点整改提升。加强护河员、环卫保洁等公益性岗位管理,按照定人、定块、定责的管理机制,层层压实压紧任务。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突出“人居环境+道德评议”、“人居环境+美丽庭院”,不断提升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今年以来,累计组织党员群众2000余人次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