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流传两份出版行业的“联合声明告知函”:一份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10家北京出版机构发出的;另一份是由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代表46家会员单位发出的。

两份“告知函”均表示,针对江苏圆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即京东图书)提出的618促销活动方案,即“全品种图书价保2-3折(售价为原价的20%-30%)参与5月19日至6月20日期间累计8天的促销活动”,出版社不参与,也不承担活动期间产生的任何返利费用。落款日期也均为5月20日,也就是各大电商平台开始618大促销的日期。(报道来源:新民晚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民晚报报道截图

那么问题来了:出版社抵制某东的行为真的可取吗?读者朋友:不论谁赢,读者都是输家

我觉得不可取。现在这个事件让人感觉就是出版社和某东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拿读者消费者当成筹码去博弈,某东想靠自己的平台地位搞活动,出版社就联合起来进行抵制,跟当年的3Q大战很相似,某东要是赢了,出版社把书一下架,读者朋友们在网上就买不到书了,出版社要是赢了,读者朋友们就买不到便宜的书了。不论他们双方谁赢,输的都是读者朋友。

出版社和某东都是参与竞争的买卖方,是需要靠市场的供需关系来调整价格的,现在的各种各样的书籍价格动辄就是40、50一本,贵的上百元的也很普遍,出版社可以定高价,只要消费者愿意买单,这没什么问题。问题是你出版的书,一开始定了高价,赚版权费,这也无可厚非,但这个价格定了之后,就没有见过降过价的,甚至还涨价。出版社要是在版权费等成本挣回本之后,你价格慢慢降一降也行,就是没见过挣着版权费,还维持着高价书,甚至是不是的涨价的,难怪有很多忠实的纸质版读者朋友也开始直呼,书是越来越买不起了,也读不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头再说某东的问题,读者朋友们不乏大批的某东的拥趸,因为他们搞活动,能让他们既能买到正版的书,还能少花钱,只要是正常人,谁愿意拒绝这种好事儿。平台的问题在于,他们赚钱的点是来自于出版社书籍书面定价和读者打购买的折价格之间的差价,如果这个差价能给出版社再返点利,可能就不会有这次双方掐架事件的发生。

说到底,还是利益之争,但是双方都忽略了最终买单的读者朋友们,一边是年复一年读纸质书籍的用户越来越少,一边是出版社日复一日的经营日渐式微,这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并不是读者的问题,而是平台和出版社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双方不去正视根本问题,反而变相的以读者朋友们作为筹码,去换取对方的妥协,这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只会是一个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甚至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纸质书籍和读者最终放弃这种阅读方式。

因为读者朋友们并不是没有可选择的空间,他们完全还可以去选择电子阅读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因其方便快捷,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阅读,纸质阅读能够有功能它都有,没有的功能它还有,之所以还有一部分纸质书籍的拥趸,更多的是一种情怀。这一点请出版社和平台尤其要明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机械相机使用的胶卷,怎么都没有想到会被数码相机给取代了,也很好的说明了这一切,当人们有可以替代你的产品的时候,连个招呼都不会给你打。同样,作为平台方,读者并不是只有在某东一家购买的选择,他们完全可以去当当网,一样可以买到正版的图书。现在你们双方还能有这么一批纸质书籍的拥趸读者,你们应该加倍的爱护,而不是视如敝履。

纵观出版社与某东平台之间的“掐架”行为,也暴露出平台一方的强势地位,和出版社一方的无奈,否则也不会祭出联合几十家同行发声明,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方考虑过读者的感受。他们在自己还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现在选择的仍然是信任,并没有抛弃你们,我觉得真是你们的幸运和福气。

写到最后,读者朋友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某东平台的活动该有还得有,几十家的出版社格局应该大一点,该上架的图书还要上架,读者们要的是个方便实惠,某平台也不能不考虑出版社的合理诉求,最后大家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而不是你们双方为了一时之气,闹得鸡飞狗跳,让读者没有书读,成为最大的输家

#多家出版社抵制京东#​#头条创作挑战赛#​#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为【郑观微鉴】在今日头条号原创首发,且是骑士维权签约客户,未经作者本人同意或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