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内乡法院的立案大厅,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就是内乡县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庭长、85后青年法官——刘晓萌。今年已是她入职的第八个年头,八年来,她经历了审监庭、审管办、执行局和立案庭的多部门轮岗,实现了法官助理到员额法官的完美蜕变。八年间,她用勤勉破解工作难题,用行动书写责任担当,用温度回应群众期待。因个人能力突出,连年获评“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员额法官”等荣誉称号。2019年被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个人三等功”;2020年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个人二等功”;2022年被评为南阳市政法英模;2024年被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先进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勤勉破解工作难题

初入审管办,刘晓萌紧盯案件质效管理短板,聚焦审判执行工作中的系统性、普遍性问题,加强审判流程节点管控,定期进行审判质效数据态势分析,推动司法改革各项具体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审判管理“规范、保障、促进、服务审判”的重要作用。在此期间,内乡县人民法院审判质效稳步提升,连年居全市基层法院前列。进入执行局后,刘晓萌勇往“执”前,担当作为,奋力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通过以快制胜、刚柔并济、多方突破等方法不断攻克执行难题,将一份份裁判文书变成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白加黑、五加二”是执行局工作的常态,从清晨到日暮,从黄昏到黎明,炽热的阳光、迅疾的风雨、满天的星辰都见证了她四处奔波的身影。送来的锦旗,感谢的话语,都是对她执行工作莫大的认可和肯定。来到立案庭,她勤勉敬业,在平凡岗位上务实奉献,用富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和组织的信任。针对当事人法律意识薄弱、不懂立案流程等实际情况,她注重业务培训,引导工作人员做好诉讼服务、法律解释、辅助立案等事项,并结合当事人、律师等反馈情况,及时改进诉讼服务工作,着手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诉讼服务工作的意见》,用心解决来院群众的关键小事,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精准的诉讼服务。

经年累月的繁重工作让刘晓萌的身体逐渐亮起“红灯”。由于长期伏案办公,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日益严重,医生嘱咐她卧床休息一个月,但在家休息期间她的审务通电话依然响个不停,仅仅两天之后,她的身影又出现在法院里面,步履蹒跚,艰难挪动,即使站着也要完成既定的庭审任务,不给当事人增加额外的诉讼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行动书写责任担当

在一起执行“硬骨头”案中,经过两次终本、三次执行,被执行人仍拒不履行,案件一时之间陷入僵局。经了解,被执行人经营着菌菇生意,反侦察意识很强,建造的大型仓库外墙很高,门窗紧锁,摄像头遍布各个角落,执行干警跑了几趟都一无所获。一天晚上10点多,正在加班的刘晓萌接到申请人的电话,得知被执行人在家,她随即带领执行干警赶往被执行人住处,围着仓库院墙逐扇窗户试推,发现一扇窗竟没有锁牢后,执行干警立即翻窗进入,将躲在卧室的被执行人带回法院。到法院后,被执行人依旧心存侥幸。刘晓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向其重申申请人的难处以及诚信做人的道理,并明确告知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的法律后果,可被执行人依然不为所动。于是,她又提到被执行人还处于缓刑考验期,如果被采取司法拘留强制措施,法院会将相关手续材料报送社区矫正机构备案。针对性的话语使被执行人的心理防线彻底瓦解,于是其当场履行了所有欠款,耗时四年的“硬骨头案”终于圆满执结。

从强制执行到温情服务的转变,执行案件的强制性与立案大厅的服务性截然不同,这些差异决定了工作模式、工作方法都必须马上转变。刚到大厅工作的时候,刘晓萌一时间不适应角色转换,但她很快理清思路,转变工作心态,全身心投入到立案庭工作中去。

立案庭是群众推开司法维权的一扇门,也是接待当事人和受理案件的第一窗口。立案工作整体分散且各有分工,考核指标繁杂多变,牵扯范围广泛。刘晓萌一方面身体力行操作熟悉各个立案登记、审判流程,归纳总结各类案件立案所需材料及审核标准,规范上诉案件移转登记流程及节点提醒,明确窗口工作人员审核责任范围。另一方面,从诉讼服务质效考核指标入手,尽快厘清质效短板,结合上级法院工作要求对立案庭牵头考核的网上立案、上诉案件移转、诉前调解等指标细化分解,找准考核导向及工作办法,主动作为,积极推动工作改革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温度回应群众期待

那是一次难忘的接访经历。“刘法官,我前夫根本就不给钱,你们法院就会和稀泥,要这个调解书有什么用?”当事人张女士与前夫因离婚引发的财产分割问题争执不休,调解成功后,前夫却不配合履行,这让张女士感到愤怒和无助。 刘晓萌耐心倾听,安抚情绪,了解诉求,耐心对其释法明理,告知当事人到法院的文书是保障权益的工具,如果被告没有履行生效文书所确定的法律义务,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兑现胜诉权益。沟通并非一帆风顺,前夫的背叛和出尔反尔使张女士难以再对他人产生信任,刘晓萌坚定地表示,法院会竭尽所能,在确保程序公正的前提下,为她争取权益。经过耐心安抚与专业解答,张女士的情绪逐渐平复,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与帮助下立上了执行案件,并表示将耐心等待案件办理结果。刘晓萌始终按照集约化大信访工作要求,制定信访工作办法,重塑信访案件办理流程规范,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用一视同仁的热心、耐心、细心回应群众呼声,把群众期盼的事情变成要完成的事情,让诉讼服务更有温度。

作为员额法官,刘晓萌还承担着速裁团队案件办理、再审申诉案件审查等工作。一方面,她充分发挥团队协作优势,针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探索建立“快立、快调、快审、快结”一体化工作模式。2023年以来她共审理民事案件233件(民事一审案件149件),通过在调解上做文章、在裁判上求实效、在审理上求精简,调解撤诉96件,调撤率64.43%,真正做到了调解有方、裁判有速、审判有质。另一方面,她认真完成再审申诉案件审查工作,2023年共办理34件再审审查案件。她积极探索当事人申诉、检察建议等再审审查案件的规范流程,主动延伸解纷职能,以化解矛盾为根本指引,对接检察机关认真做好纠纷化解工作。

“我们办的不只是案件,更是有温度的人生。愿我们能够在法律的道路上,用心去看待每一个案件,用情感去理解每一个当事人,为他们提供坚实的支持和温暖的庇护。”刘晓萌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路走来,她步履不停,初心不变,用青春和奉献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司法温暖触及每一位当事人,用实际行动兑现了新时代法官对党和人民的铮铮誓言。(刘振伟 郭贝 聂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