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低代码(Low-Code)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使得开发人员能够通过图形界面、拖放组件和模型驱动的逻辑,快速地构建和部署应用程序,而无需编写大量的代码。尽管低代码这个术语是在2014年才提出,从诞生之初距今不过短短十年时间,但与其相关的概念和技术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我们将其归纳以下几个重要的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4GL(第四代编程语言)

(一)4GL(第四代编程语言)

低代码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编程语言程序可视化编程诞生。第四代编程语言(4GL)旨在简化编程过程,通过高级抽象来提高开发效率。尽管这些语言不是纯粹的图形化工具,但它们在简化编程任务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RAD(快速应用开发)

(二)RAD(快速应用开发)

20世纪90年代,快速应用开发(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RAD)方法诞生,它鼓励迭代开发、原型设计和用户参与。RAD方法在当时的软件开发工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工具使用图形界面、预构建组件和代码生成技术,使开发人员能够更快地构建应用程序

(三)BPM(业务流程管理)和EAI(企业应用集成)

(三)BPM(业务流程管理)和EAI(企业应用集成)

21世纪初,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BPM)和企业应用集成(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AI)平台开始出现。BPM是一种以规范化构造端对端的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提高组织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EAI是将基于各种不同平台、用不同方法建立的异构系统应用集成的一种方法和技术。这些平台和技术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可视化工具,来设计、执行和管理业务流程,使得非技术人员可以更容易地参与到应用开发的过程中。

(四)MBaaS(移动后端即服务)

(四)MBaaS(移动后端即服务)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的普及,移动后端即服务(Mobile Backend as a Service,MBaaS)平台在2010年代开始流行。MBaaS平台提供了一种简化移动应用开发的方法,通过提供预构建的后端服务、API和可视化工具来加速移动应用的开发和部署。

(五)低代码平台的兴起

(五)低代码平台的兴起

在2010年代中期至后期,一些著名的低代码平台(如OutSystems、Appian、Mendix等)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这些平台继承了前面几个阶段的优势,结合了可视化开发、预构建组件、代码生成和集成服务等功能。这使得低代码平台能够为更广泛的企业应用提供更快速、更简单的应用程序开发方法。

2018年发生了美国低代码独角兽企业 Outsystem 获得1.5亿美元的融资和西门子以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低代码平台 Mendix两件大事件,低代码进入资本家和公众视野,市场进入爆发期。

(六)无代码平台的出现

(六)无代码平台的出现

在低代码平台的基础上,无代码平台应运而生。无代码平台进一步简化了应用开发过程,让没有编程背景的用户也能够通过拖放组件、可视化工具和配置参数来构建功能完备的应用程序。无代码平台的典型代表包括Wix、Bubble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中国低代码的发展历史

(七)中国低代码的发展历史

中国低代码的发展历史与全球低代码发展趋势紧密相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来梳理中国低代码的发展历史。

1.前期实验阶段(2000年代)

在全球低代码概念逐渐兴起的背景下,中国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这一阶段的低代码平台通常是一些表单设计器、报表工具和流程设计器的集合,功能较为简单,但为后来更全面的低代码平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成熟发展阶段(2010年代)

随着全球低代码市场的迅速发展,中国的低代码平台也逐渐成熟。许多国内企业开始投入研发和推广低代码产品,这一阶段涌现了一批如今在国内领先的低代码平台,如泛微协同办公、阿里钉钉等。这些平台开始提供更加丰富的组件库、可视化设计器和集成服务,帮助企业快速构建业务应用。

3.行业竞争与创新阶段(2020年代至今)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低代码行业在中国迎来了激烈的竞争。各大厂商纷纷推出自家的低代码产品,如百度智能云、华为云微应用等。此外,一些创新型创业公司也加入到低代码市场竞争中,如得帆信息等。在竞争的推动下,低代码平台功能不断丰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用户带来更好的开发体验。

我国低代码行业的发展与时代发展也有密切的关系。从外因看,全球疫情推动企业数字化。2020年,疫情突然发生,众多企业茫然无措,他们急需成本低、交付周期短,操作便捷的线上应用系统。

从内因看,低代码的出现顺应国家数字化转型大潮。企业想实现数字化转型,无非靠两种技术路径,一是自行研发数字化系统,二是借助第三方平台。

自行研发,对企业开发人员有极大的要求,大部分企业IT人员短缺,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完成转型,寻求适合的第三方平台是大部分企业的首选。

简单来说,低代码的优势就是降本、增效、提质。不懂开发的人,也能完成软件应用搭建,节省人力,加快效率。再加上低代码个性化和灵活性的特点,传统软件开发难以满足的紧急业务需求,低代码产品往往能第一时间实现。

近几年低代码产品不断更新迭代,产品架构与设计能力不断提升,更多大规模、高复杂度的场景也能通过低代码技术实现,低代码的价值得到更多企业认可。

低代码发展的历史反映了软件开发行业对提高开发效率和降低复杂性的持续追求。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低代码平台也在继续演进,为企业提供更加强大和灵活的解决方案开发能力的应用开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