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5月23日电聊城有5000余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代表农耕文明的黄河文化与代表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近年来,聊城市坚持以“信用聊城”城市品牌为引领,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联合奖惩为抓手,以诚信典型评选为载体,积极推动信用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先后成功创建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在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中长期保持前列。

5月21日-22日,“向‘信’而行 ‘诚’势而为”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题采访团一行走进聊城,实地探访江北水城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良好信用生态,激发信义有价“新活力”方面的担当作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站,采访团一行来到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据悉,开发区积极探索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以信用监管为抓手,创新信用应用方式,推进惠民便企服务,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良好信用生态,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聊城市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介绍道:“为提升企业登记便利化水平,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我们制定了《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办法坚持‘能放即放、能减即减’,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业活力。同时,坚持‘放’‘管’并重。一方面,从放宽准入限制、简化登记手续等入手,最大限度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性成本;另一方面,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虚假承诺或者提交虚假材料骗取登记的行为,强化信用监管和约束力度,确保‘放得开’‘管得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采访团一行来到东昌府区,首先便被新区街道莲湖新城小区内随处可见的“信用+”应用场景吸引了目光。

莲湖新城小区是典型的新建商业小区,针对“新市民”城市归属感不强等现象,新区街道探索实行“陌邻”变“睦邻”三步走工作法,创新打造信义一条街、信义乐园、信义亭等。

“信义亭”成为居民协商议事的重要阵地,通过“五步议事”协商,集民意汇民智,在小区外规划并建设2个车棚,确保电动车不进小区,真正实现人车分离,保障小区居民,特别是老人、儿童在小区内活动的安全。“信义联盟”丰富信义积分应用,提升群众对商户的认可度、信任度,带动“信义联盟”客流量。美德信用融入物业服务,物业企业积极配合社会信义体系建设工作,积极营造信义氛围、改善小区环境,推出信义积分抵物业费等惠民服务。形成了守信重义氛围浓厚、志愿服务参与积极、群策群力共治共享的“五邻和睦”信义小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在信用惠民方面有出色的表现,在信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聊城市信易贷平台亦是下了大力气。

聊城市信易贷平台与聊城、莘县、冠县等八家农商行凭借平台信用信息优势,开发上线8款线上金融产品,年度合计放款金额达20亿元;同时东昌府区信义体系建设办公室与聊城农商行合作,共同对辖内个体工商户和城镇居民进行信用等级评定,聊城农商行根据客户信用积分及客户还款能力进行批量授信,依托“客户经理驻点办公”,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宣传,强化点对点、面对面上门营销服务,不断延伸金融服务触角,推广社会信义体系建设工作,并在区政府“信义东昌府”小程序内添加了“信易贷”模块,由聊城农商行提供授信信息、专属客户经理联系方式、水城快贷链接,在小程序内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信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方面,东昌府区也是成绩斐然。位于东昌府区西部的侯营镇红色+信义教育基地创新建立“为你守侯”爱心食堂,集“为老”“为小”“为特殊群体”“守侯小菜园”等多项志愿服务为一体,由镇党委政府、文明实践站、信义工作小组、群众志愿者等多方合力运行。爱心食堂的食材除了由镇政府补助、志愿者捐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来源,那就是“信义爱心小菜园”。每年志愿者们轮流贡献出自己家的农田,其余人员捐钱捐物施肥播种,菜园日常管理也由志愿者们承包。到了收获的季节,除了用于爱心食堂所用外,采摘的新鲜蔬菜还会由志愿者们送给80岁以上老人、困难家庭、残疾人等群体。

“面向全村80岁以上老人、孤寡老人每月一次的爱心食堂午餐活动已经持续了三年,而且重阳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时,志愿者也会组织起来,为老人送上亲手制作的粽子、饺子、元宵等节日食物。信义积分等级达到四星级以上的村民也可以享受每月一次的爱心午餐福利。”侯营镇红色+信义教育基地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架好诚信善治之梁,激发基层治理活力。采访团一行来到闫寺街道隋庄村,看到的是隋庄村着眼基层治理多元化、精细化目标要求,积极探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领诚信观念走深走实、社会监督见行见效,不断开创诚信善治的“清朗”基层治理新局面。

据悉,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隋庄村设立了“红黄榜”,警示、激励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设立街道、行政村、网格村三级通兑的“信义超市”。打造“信义积分菜园”,奖励给积分较高的居民及志愿者,美观性和实用性大大增加,曾经的“片荒”逐步演变成了隋庄乃至整个街道的亮点。设立“信义小院”,整合了积分兑换、民主议事、便民服务等功能,以小区议事协商的形式,展示出群策群力的优势,大幅度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和谐力量。

诚信文化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采访团一行随后前往的茌平区、临清市、冠县,皆在诚信文化建设上有着让人眼前一亮的丰富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义姑姊者,鲁野之妇人也。春秋时期义姑退敌的故事在齐鲁大地传为佳话,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深明大义的村妇,为她修建了祠堂,塑起了雕像,起名“鲁义姑祠”,清朝同治四年又重修此文庙以拜祭这位德义忠孝的“鲁义姑”。鲁义姑文化所提倡的“公正、诚信、仁义、大爱无私”为茌平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增添了文化底蕴。

临清市逸夫南校则是以美德信用进校园为抓手,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学校管理日常,打造育人全景式场域,赋能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充分发挥信用评价激励作用,印制‘美德积分存折’,制定学生量化考核办法并进行评价,美德守信加分为主,失德失信扣分为辅,构筑人人可行、天天可为、阶梯进步的评价激励机制,创新探索‘一班一案、一生一档’积分制管理模式。”学校的工作人员向采访团一行介绍道,“同学们可以把文明、守纪、勤奋等美德作为财富一点点积攒下来,存折上的积分可以兑换十余种‘美德卡’,再凭美德卡到‘博爱小屋’兑换成实物和心愿奖励。学校根据美德存折积分每周、每月、每学期分别评选出三级美德少年。在小小信用积分奖励的引领下,学生比行为、比习惯、比学习、比进步、比方方面面,成为推动师生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的‘能量站’。”

冠县柳林镇武训希望小学的前身是千古奇丐、清末平民教育家武训先生于1888年创办的“崇贤义塾”,迄今已有百年历史。百年后的今天,“崇贤义塾”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未变的是“仁爱坚毅”的武训精神仍在这里赓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身存笃信,景行胜将金”。把学生纳入信用体系管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等良好行为的重要举措。为此,冠县柳林镇武训希望小学开展了学生信用评价考核,对学生的学业、活动、诚信、荣誉、两操和安全等方面进行信用评价。学生每天的基础分为10分,各班各评议小组根据学生到校、纪律、“两操”、荣誉、劳动、诚信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加分或减分,定期汇总积分。根据学生每月的信用评价积分发放五星金卡、五星卡、四星卡、三星卡,学生可持相应数量的星级卡,到“信用超市”兑换奖品。

冠县柳林镇武训希望小学配套创立的“信用超市”为诚信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兑换物品,有学习用品、益智玩具、运动用品、日常生活用品、校长书写的书法作品以及学生在劳动课程上制作的手工艺品等,学生根据信用积分兑换相应的物品,形成“守诚信、有积分、得奖励”的良性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访团一行探访聊城的最后一站——冠县清泉街道西谷子头村是冠县第一批“信用进农村”试点村庄。作为试点村庄,西谷子头村积极推进示范点打造、基础数据录入、应用场景建设等工作,建立信用工作领导小组、信用管理员、信息采集员、信用议事会4级推进机构,形成“村庄发起活动—群众广泛参与—村信息采集员进行加分事项采集—议事会开展积分认定—公开栏和微信群内双公示、‘村村响’广播—管理员进行积分管理—积分兑换应用”的七步工作模式,扎实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走深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西谷子头村开拓思路、大胆创新,不断给幸福食堂“加码”,形成了“信用+幸福食堂”服务的延展模式。食堂配套设施齐全,设有老年人活动室、休息室、读书阅览室、餐厅、厨房等功能用房,并在每月初一、十五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所有服务工作全部由村庄“冠爱善养”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完成。实现老人从“吃饱饭”到“吃好饭”质的飞跃,摸索出一套农村敬老养老爱老的崭新样本,不仅让老年人吃得好,更使他们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感受到更多“幸福”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