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传统钢铁公司跨入“AI元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 见习记者 席聪聪)“我们把2024年定位为宝钢股份全面推进AI战略的元年,我们将依托云计算和新一代AI技术,全面推进AI转型落地。”宝钢股份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吴小弟说。

5月22日,记者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时,来到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股份”)的上海宝山基地。

宝钢股份是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宝山基地这个与改革开放同行的老厂区,近年来智慧总部功能不断升级,已经“进化”出了运用云计算、工业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大脑”(即运营中心);增加了智能产线近50条,投运机器人200多台,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今年4月26日,宝钢股份与华为公司签署了全领域合作协议,算力中心已经上线。

宝钢股份冷轧厂副厂长刘德成带记者们参观了宝山基地冷轧厂C008热镀锌智能车间,该车间用于生产汽车板。包括这个车间在内的一系列黑灯工厂,是工信部首批命名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区之一,也属于上海市首批智能化工厂。刘德成说,宝钢冷轧部门经历了近10年的数智化建设,通过推进机器人和自动行车等极致自动化的工作,汽车板产线的劳动效率提升超过30%。

近3年来,宝钢股份正在重点推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工作,目标不仅是要减轻人的体力负荷,更要减轻繁重的脑力负荷,尤其是在钢铁制造的核心生产控制环节。

目前,宝钢股份已经成功打造了汽车板产线的AI主操。刘德成说:“我们打造的AI主操作,能处理超过800个数据和参数,预测未来30分钟的工艺参数变化情况,并将调整的指令下发到PLC控制系统,完成毫秒级的实时控制。甚至,在某个张力纠偏的具体案例中,我们发现AI比操作人员提前54秒感知到异常并进行响应,而且AI的调整动作跟我们成熟的历史经验预期是一致的。经粗略统计,此前操作人员在实时监控的过程中,每3分钟左右就要调整一次操作,应用AI主操后,半小时去介入一次就可以了。”

刘德成告诉记者,宝钢股份近两年在跟踪大模型的发展,今年已经进入到了实战阶段,目标是通过大模型进一步提升汽车板表面质量检测的能力。公司组建了数智化团队,目前正在集中各制造基地的数据资源,在电镀锌汽车板产线上进行大模型的效果验证。后续,将通过“基础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专业大模型”三个阶段的推进,实现对汽车板表面质量检测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2024年,这家企业的经营目标除了经营业绩、技术节能以外,还有实现100个类似AI主操这样的场景应用,包括AI产线控制、AI视觉识别和AI智能决策等不同维度的工作。“宝钢股份AI战略的实施,将会促进钢铁制造和服务的积极转型,助力宝钢股份高质量发展、保持行业引领者地位”,刘德成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