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齐娟

青大附院甲状腺外科始建于2012年,是山东省内第一个成立的以甲状腺肿瘤疾病为重点,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学科。在全体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甲状腺外科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个体化”治疗原则,在建设规模、医疗服务、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医疗设备等方面不断发展,在医疗、教学、科研及社会认可度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科规模、门诊量、手术量省内领先。

智能技术辅助癌后治疗

守护患者生命“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状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上升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在青大附院甲状腺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孙大为的带领下,科室在省内率先将甲状旁腺自体荧光检测技术应用于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以及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手术治疗,迄今已应用于甲旁亢手术、二次及复杂手术100余例,处于省内领先地位。荧光摄像系统采用荧光探测法,用自体荧光为术中导航,能够用于术中精准识别、实时保护甲状旁腺,探查原位保留旁腺的血供、血运情况,从而预测甲状旁腺功能,减少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风险,成为甲状腺手术的利器。

2016年,科室于省内率先开展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的相关研究,可以实现结节良恶性的无创判断,减少了不必要的手术,缓解了患者痛苦,有利于诊断及治疗。2023年,科室在省内率先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甲状腺外科在学科带头人孙大为主任的带领下,充分依托MDT团队,将局部晚期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治疗作为学科发展的方向之一,在该类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率先在省内建立甲状腺癌生物标本库,为甲状腺癌的系统性研究提供基础。

坚持“四化”先进理念

治疗甲状腺疾病有绝招

青大附院甲状腺外科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甲状腺肿瘤外科技术理论,对甲状腺疾病患者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个体化”的治疗原则,表现为对颈部局部应用解剖的深入掌握,引领了甲状腺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科室开展了以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功能保护和颈根部低位小切口微创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甲状腺外科操作理论和技术,有利于疾病治疗并减少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中不切断肌肉、皮内美容缝合等技术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使手术创伤小、手术切口美观、术后恢复快。

晚期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特别强调个体化治疗和功能保全外科治疗,科室针对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实施联合器官切除与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科室积极开展腔镜甲状腺技术、甲状腺消融技术、甲状旁腺识别技术、甲状腺彩超AI技术等新技术新项目,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学科带头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大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西海岸病区主任。

已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在头颈部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国内外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多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大会发言,分享经验。主攻甲状腺头颈相关疾病的手术治疗,掌握术中喉返神经检测保护、术中喉上神经保护、术中甲状旁腺负显影、神经显微吻合功能修复等甲状腺疾病的先进诊疗技术,精通甲状腺癌、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甲状旁腺肿瘤、胸骨后甲状腺肿、晚期甲状腺癌并广泛转移、甲状腺癌术后复发并侧颈转移等甲状腺头颈相关疾病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个体化处理以及手术操作。带领学科团队多次完成疑难复杂手术,工作业绩突出。

积极从事甲状腺癌基因治疗的相关研究,为甲状腺癌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在国内率先开展“甲状腺癌DAPK基因去甲基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临床研究”,并获山东省卫健委资助,研究成果获“国内先进”评价,为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已在国家核心级以上刊物发表相关专业论著20余篇,其中10篇被国际最高水平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科技创新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科技发展项目、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青岛市中医科研计划课题等7项科研项目,成果显著。有关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6次荣获省级、市级学术奖励,编写专业著作2部。设计申请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