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武星如)5月16日上午,一位84岁的老人独自走进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就诊。分诊台护士敏锐地察觉到老人的不便,立即上前询问。得知老人独自一人前来检查,护士迅速安排眼科“光明天使”志愿者全程陪诊。经过志愿者的陪伴与协助,老人顺利完成各项检查。

这样的暖心服务,在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已经开展了3年多。

5月21日,“光明天使”志愿服务队队长曹艳飞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2020年11月,该院眼科主任陶勇与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联合启动“红十字彩虹志愿服务队之北京朝阳医院光明天使”志愿服务项目。2023年2月起,志愿服务队又推出陪诊服务。需要陪诊的患者可以提前通过微信预约,从挂号、取药、缴费再到做各项检查等全就医流程,都能得到陪伴和引导。

更多时候,志愿者们会在诊室里“眼观六路”,随时待命。曹艳飞表示,一些患者可能在就诊中遇到困难,但不知道向谁求助,或不好意思开口。这种时候,如果志愿者们及时发现,都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每位志愿者还会佩戴醒目的标识——需要帮助请找我!

“在眼科就诊的患者,有很多是老年人或视障人群,我们的存在,就是在他们追求光明的道路上提供及时的帮助。”曹艳飞说。

有时,志愿服务甚至会延伸到医院之外。曹艳飞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回忆,一位志愿者在某次志愿服务中遇到一对从外地来京看病的母子。妈妈独自一人拖着沉重的行李箱,还要牵着年幼的孩子,在医院里跑前跑后。志愿者注意到后,主动上前帮忙报到、缴费、取药、看孩子。就诊结束后,这位志愿者帮母子二人拉着行李,将她们送到了居住的酒店门口。“虽然这样的帮助不在我们医疗服务的范围之内,但这种自发的助人行为更令人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8岁的小志愿者在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为候诊患者演奏小提琴。受访者供图

这个提供志愿服务总计时长超过5000小时的团队,在成立之初也曾经历艰难。“在一开始,招募志愿者是个大问题。但即使在人手十分不足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停止服务。只要有一个人能来,也要让就诊的患者及时找到可以求助的人。”曹艳飞说。

而现如今,已经超过200人注册成为这个团队的志愿者,规模仍在不断扩大。志愿者有在职的社会人员、已经退休的职工、热情饱满的大学生,甚至是年纪不大的小朋友,这个团队中,最小的志愿者参与活动时仅4岁。

这位年纪最小的志愿者,正是曹艳飞的儿子。耳濡目染下,2023年11月,曹艳飞的儿子主动要求与妈妈一起到医院做志愿服务。在北京朝阳医院眼科的候诊室内,能够时不时看到他忙碌的小小身影——陪候诊患儿看绘本、玩玩具;给老年患者倒水,分小零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小志愿者”为候诊患者送上一杯水。受访者供图

曹艳飞作为一名眼科技师,有时会给儿子讲一些眼科测视力的方法。这些知识,儿子也会讲给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小患者,帮他们减轻看医生前的紧张情绪。“受志愿精神的感染,现在孩子在家里也会主动问家人需不需要帮助。能够随着志愿队一起成长,我想他是很幸运的。”曹艳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