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

有思想 有深度 生活即教育

世界读书日

人必须读书

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

人类之所以进步,

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萍

成都市新津区教育局德体卫艺科负责人,全国最美家庭称号获得者,四川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2022成都教育年度面孔、成都市全民阅读推广人、成都市最美社区志愿者,新津区学科带头人。

“做教师的确累,如果没有梦,会更累。”——我觉得作序的吴非老师是在说我这类人。

前些年,从教学一线转到管理岗位,年复一年在在与课堂、书籍渐行渐远中茫然无措,也渐渐模糊了出发时的梦想……在多年以后,因为周春梅老师的《一间辽阔的教室》这本书又被重新点燃,翻开书页的那一刻,心里照进了一缕阳光。在教育生涯走过第二十三个春秋之际,再次翻看那本写满梦想的书,让她一直温暖自己。

关于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我想有间教室,里面坐着心爱的学生,堆着许多许多的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是我十七年前的愿望。十七年前,我带着自信与天真走上讲台,我梦想着有一天,可以和孩子们在透着阳光的教室里,书写着只和书籍、成长有关的故事,他们的童年和我的青春一起快乐绽放。

十多年后,梦想的实现之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走进教师办公室,看孩子们穿梭其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改正错误的习题,然后欢呼雀跃地离开;教师节,孩子们悄悄放在他们心爱的老师桌上的那一张张亲手制作的卡片,一束束亲手扎好的花朵,哪怕稚嫩廉价,却拨动心弦……周老师的学生在毕业多年后还和她保持书信邮件交流,还和她分享阅读的收获人生的感悟,同样作为一名教师,我无限地羡慕。

曾经,好几次面临抉择的时候,那份对教育对课堂的不舍,那个藏在心底以为就要实现的愿望,一次次说服自己坚决地留下来。审视今天的自己,每天面对冷冰冰的电脑屏幕,与孩子们没有语言交流,没有思维碰撞,没有挑战课堂的激情澎湃,只有一次又一次的无奈。感觉自己在渐渐失去思想和梦想。

读着书,听周老师述说她用诗歌“让孩子们的眼睛明亮起来”的故事,自己的视线也逐渐明晰起来,从周春梅老师的言语中,我看到了梦的方向:我要“真诚地对待,尽心尽力地爱护学生”。因为“教师的胸襟有多大,学生的天地就有多大”。作为教师需要有梦想,我们更应该点燃学生的梦想,而这火种,就是书籍。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将“生命的根基深入土壤”,让“枝叶朝着自由的天空舒展”。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的抉择或许已经注定,自己穷尽毕生精力,也无法构筑理想的教育王国。但是,我可以用书籍,搭建孩子们梦想的桥梁,守护他们最美好的童年。这是我可以马上并且坚持做到的。

作为一名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者,我不是整天呆在办公室,面对电脑完成课题研究;不是在网上冲浪,就可以完成学习培训。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了解老师的教学困惑,调查学生的学习负担,掌握师生的成长需求,才是我们实现教育梦想的根本。没有对课堂和教育对象的充分了解,就不能正确地指导教学的方向;没有理论与实践的充分对接,就不能保障教学的质量。没有沉下心来好好读书,就不会产生有深度的思考。

遇见幸福

周春梅老师是幸福的,她有一颗温暖的心,用真诚、尊重和感激对待每一届学生,每一个孩子。她把与学生的遇见当作是上天的“恩赐”。“上天赐给我们这样的幸运,可以陪伴一群又一群的孩子,走过他们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见证他们的成长。”常常会听到身边的同事叹息,这学生是一届不如一届,“笨的真是没辙了”“简直对他们无语了”“今年又得白忙活了”……这样的工作自然不会幸福的,带着一身的怨气和无奈来到学校,看到哪个学生都不会“顺眼”,日子就在师生的责备与委屈,惩罚与对抗间没有温度地流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难怪很少有孩子毕业后还记得曾经的母校和启蒙老师。

讲台下每一张面孔,都是多少缘分的积累才来到我们面前笑颜如花。想当年,他们带着对小学的无限憧憬和期待来到我们身边。他们的期许里,老师像妈妈一样温柔,教室像家一样温暖,学校有欢声笑语,学校能解疑答惑。掩卷沉思,六年里,我们又给了孩子们什么?为什么他们脸上的天真烂漫变成了少年老成?一双双好奇明亮的眼睛变得近视、迷离,曾经对老师的依赖信任,渐渐疏远叛逆……是谁负了这美好年华?

我们太缺少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了。他们调皮、懒惰、少不经事,他们来到学校,不就是等我们用爱心去唤醒,用耐心去培育吗?

要是每一位老师都用周老师一样的感恩的心去面对每一个孩子,把他们看做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我们的世界是不是要美好很多?有时候想,教育就像是一场恋爱,对它的态度决定着我们恋爱的幸福度。

保护“黑泽明”

对于一位高中老师,还保持着难能可贵的童心,写下《红色的蛇在飞翔》这一辑,给我们小学老师莫大的启发。有人说小学教育是在认认真真地消灭孩子们的想象力,把他们培养成为端端正正、整整齐齐的学校产品,用统一的思维做题,用统一的行为做人,课堂上规规矩矩,下课后老实听话,不调皮,不捣乱,不……

想起儿子二年级时写一篇关于气温的日记,当时是冬天,他从天气预报里听到哈尔滨已是零下十几度了,于是在日记里写下:“零下十几度,那里的人们打喷嚏会不会打出冰疙瘩,小朋友的小便会不会变成冰柱?”写自己最怀念的事情,他写道:“我最怀念的是幼儿园,因为可以尽情地玩耍,看自己喜欢看的书,玩喜欢玩的游戏,不用在上小学后做那么多的作业。”但是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真情实感的语言,他不敢誊写到要上交的作文本里,因为在他的小小世界里,已经有了范本的概念。老师喜欢的好作文应该不是这样的——虽然都是一些自己不想说的,不想表达的,也不会表达的。

庆幸的是,他还有一位算是开明的妈妈和一位像周老师一样爱护孩子的老师,在鼓励他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写出来后,他的表达方式得到了老师的赞许。

儿子不是“黑泽明”,但是,谁又能保证我们的讲台下没有其他的“黑泽明”呢?

“孩子的创造力无法培养,只能唤醒与守护。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小心呵护那些精致脆弱的幼芽。给它们阳光、水分与自由生长的空间,它们就能长成参天大树。”读了周老师的文字,我也被唤醒,开始用心去发现孩子们的创造力,用心去保护他们的创造力。

阅读,语文教育的原点

中国的很多学生应该不缺钱买书了,但阅读依然是那么的贫乏。他们缺什么?缺时间;缺一群勇于放弃分数放弃眼前利益,敢于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去引领,去实践的老师;缺的是一股敢于担当与改革的管理者。其实,每一位为人师者,都深知阅读之于学生的重要性,它就是语文教育的原点,或者说是教育的原点。可面对规矩的约束和现实的残酷时,一些教师又不得不在分数下低头,无形中成为应试教育的践行者,在殚精竭力围绕考试奋斗后无力地扛起素质教育的大旗呐喊。

特别喜欢辑五《读着读着,天就亮了……》。一个故事一本书,一本书一个深深的思考,一份沉重的责任。

有声音说中国是没有信仰的民族,这种现状导致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每天究竟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老师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这样的迷茫和困惑,是环境的问题,也有个体的问题。我们都埋怨这个世界太浮躁了,难道这个世界不正是一个个浮躁的我们组成的吗?

读着读着,天就亮了;读着读着,世界就清晰了……“我们至少可以播下真善美的种子,让其在幼小柔软的心灵中(也在我们日渐冷漠迟钝的心中)生根,当真善美与对‘人’的笃爱成为信念甚至信仰时,我们就可以避免漂萍转蓬般的无根之痛。”(174页《让历史照进现实》)此为教育者之责任与担当。也许,读书可以解答上面的困惑,可以让我们的心真正沉静下来。

徐冬梅老师说,阅读可以让世界变得清明。一本书可以让人感受天地的清明,获得精神的愉悦。用心透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心灵,就像聆听一位智者的教诲。我在这间“辽阔的教室”里,感受了一次愉快的阅读之旅,带动了一个梦想的启航——用书籍为我们的孩子也建一间辽阔的教室。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逐梦的路上,且读且歌,且行且思。

读书征稿

您可以围绕教育话题、书目话题、阅读与教育随笔、阅读与教学改进、阅读与个人成长等方向书写,字数不限,唯求语言富有感染力、事例具有真实性,且观点新颖有深入思考。来稿将择优在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新媒体平台矩阵发布。期待您的分享。

新媒体编辑 | 张競之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323次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