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发布了

青岛市2024年住房发展计划,

为青岛住房发展明确了目标和路径。

更加突出住房保障属性

今年,青岛将突出住房保障属性,加快实现“住有所居”。“我们坚持市场与保障相结合,产权与租赁相统筹,整体考虑商品住房与保障性住房、产权型住房与租赁型住房在总体供给中的规模与结构,保障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结合优质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提供差异化住房产品,满足不同购房群体需求。”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介绍。

今年全市计划新增城镇住房约9.07万套,其中上市商品住宅约3.4万套,基本建成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约3.57万套(城中村改造安置住房约3.43万套,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约0.14万套),新增保障住房2.1万套。

当前,人民群众的“住房观”正在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今年青岛将全面提升住房品质,努力实现“住有宜居”——从空间布局、活动空间、交通组织、绿化景观、建筑环境、智慧管理等方面入手,提高新建住房设计建造水平和质量标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建造,建设安全耐久、智慧科技、绿色低碳、健康舒适的品质住房。

此外,将优化住房空间布局,引导逐步实现“职住平衡”。提高住房供需空间匹配度,推进以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为导向的TOD开发模式,提高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保障性住房供应比例。紧密结合人才就业集聚区域配置保障性租赁住房,推动“职住平衡”。落实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指标,持续优化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供给结构。

启动改造433个老旧小区

住房发展,规划先行。今年青岛将根据实际情况,有序做好住房供应,以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为重点,持续提升住房保障水平,编制《青岛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2023-2025年)》,制发《青岛市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

与此同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2024年新增保障住房2.1万套左右,其中新开工配售型保障性住房0.6万套左右,以65-95平方米中小户型为主,适度建设95平方米以上户型;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间)左右,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2024年实物配租保障性住房不少于0.45万套,其中公租房不少于0.15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0.3万套(间);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不少于1万户。

我市还将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2024年计划改造城中村122个 ,涉及村(居)民7.8万户,计划开工建设11.65万套,基本建成3.43万套,实现9800户居民回迁。同时,有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2024年启动改造433个老旧小区 ,惠及居民13.2万户。

编制“好房子”技术标准

今年青岛将全面提升住房品质——在设计层面,从人民群众的居住体验出发,提升住宅设计水平,编制青岛市“好房子”技术标准,为好房子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在建设层面,聚焦住宅常见质量问题,持续整治住宅渗漏、开裂、隔音效果差等问题。采取分户验收可视化、实施交付前业主开放活动、强化交付保修,将“先验房后收房”迭代升级为“先验后收保维修”的“青岛住宅+”新模式。

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落实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完善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政策体系,2024年全市新增绿色建筑1000万平方米,开工装配式建筑200万平方米,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保暖改造450万平方米。到2024年年底,城镇新建住宅10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在优化住房空间布局方面,将重点在沿海一线、城区核心优质地段,打造低密度、高品质住宅项目,满足存量人口住房改善和高端人才购房需求。优先在李沧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等轨道交通周边布局建设满足新市民、青年人刚需的住房。发挥崂山区、西海岸新区等依山傍海、旅游资源丰富的自然优势,增加文旅、康养主题型住房项目供给。发挥平度市、莱西市等河湖田园风光优势,在大沽河沿岸、莱西湖等地结合近郊游、生态游、乡村游,建设休闲度假住房。同时,针对大力推动TOD开发模式、以产业发展为引导调整优化布局等明确了具体要求。

此外,要落实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指标,深入推进住房保障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增加配售型房源供应,构建公租房、保租房和保障性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全面摸清住房供需情况,在需求旺盛、适宜发展保障性住房的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指标,优先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布局保障性住房,实现供需总量平衡、户型结构适配、空间布局适宜。

来源:青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