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天厘地,内藏乾坤”,说的便是内画鼻烟壶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豆粒大小的鼻烟壶瓶口内,如何能绘出乾坤呢?5 月 20 日,阳光明媚,微风轻拂。记者怀着对内画艺术的好奇与敬意,走进了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探寻内画鼻烟壶的非遗魅力与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进入博物馆一楼当代艺术展厅,记者便被眼前琳琅满目的内画作品所吸引。玻璃橱窗内,一件件鼻烟壶内画作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一个展柜旁,衡水内画第三代传人粘跃峰正全神贯注地进行创作,他手中的特制画笔在小小的瓶内灵动游走,细腻的线条逐渐勾勒出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粘跃峰的创作过程让记者深刻感受到了内画艺术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

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建筑面积约为 2000 平方米,馆内分为当代艺术展厅、内画历史展厅和机动展厅三个部分。在当代艺术展厅,展出当代内画艺术家创作的内画产品约五十个品种。记者在这里欣赏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内画作品,其中不乏气势磅礴的山水、惟妙惟肖的人物和可爱俏皮的动物。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内画艺术家们的高超技艺,更传递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随后,记者在讲解员王伟的带领下,来到了二楼的内画历史展厅。这里仿佛是一个时光隧道,带领人们穿越回了内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时期。展厅内以详实的文字和实物介绍了烟文化及古今鼻烟壶的种类,让人们对内画艺术的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展厅内还展示了内画的制作工艺流程,让人们亲眼目睹了内画艺术家们是如何在小小的鼻烟壶内创造出如此精美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清末民初四大名家展区,记者看到了许多珍贵的鼻烟壶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内画艺术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在讲解员王伟的介绍下,记者目光不禁落到了一件画有青花龙纹的鼻烟壶上。“这件鼻烟壶出自清中期,罐型壶体,直颈,唇口,溜肩底部微收,多层圈足纹底,造型圆润饱满,瓷质胎体,配以铜錾刻鎏金盖钮,颈部绘制云纹,壶身通体绘制青花海水龙纹,一条五爪蛟龙环绕壶身一周。”王伟说到,蛟龙怒目圆瞪,张牙舞爪,姿态矫健有力,四周祥云环绕,底下为惊涛骇浪,更衬托出了龙的威猛矫健。除了鼻烟壶,还有衡水内画创始人王习三创作的《中国古代十二君王像》内画作品展板、儿子王自勇创作的内画《父亲的历程》等其他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习三创作的《中国古代十二君王像》内画作品和儿子王自勇创作的内画《父亲的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习三创作的《中国古代十二君王像》内画作品和儿子王自勇创作的内画《父亲的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机动展厅正在举办虫蚀文化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机动展厅正在举办虫蚀文化展。

而在机动展厅,正在举办的虫蚀文化展更是让记者大开眼界。负责人陈永顺对虫文艺术的热爱溢于言表,他为传承虫蚀文化精心策划了此次展览。展览汇集了陈永顺二十七年研究之力挖掘整理的四十八篇虫蚀文化章节,以“虫蚀文化三十六故事”的形式展现了中国虫蚀文化的起源、历代传承和当代创新。同时,展览还陈列着近百件虫蚀文创精品,涵盖厅堂运势、盛世文房、卧榻禅香、秘室修身等四大系列,让这一冷门绝学的艺术品走进了大众生活。

正在展厅参观的天津游客陈先生对记者说:“这次参观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让我对中国的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内画作品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这些文化遗产,让它们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衡水市作为衡水内画艺术的发祥地,1993 年便荣获“中国内画艺术之乡”的称号。2003 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衡水内画创始人王习三与其子王自勇创建了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更是当时世界首家内画和鼻烟壶专题博物馆。衡水内画把国画的皴、擦、染、点、勾、撕等技法引入内画。衡水内画立意深邃,构图严谨,线描技法丰富,设色协调精润,书画并茂,雅俗共赏。2006 年,衡水内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该馆以传播内画文化知识为途径,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目的,每年为内画艺术家举办十余场次展览,参观人次超 8 万。建馆以来累计参观人数超百万人次,先后承办了众多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衡水的整体文化品位,已然成为衡水市乃至河北省的一张璀璨文化名片。

在这家博物馆里,记者深切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与传承的力量。它犹如一颗闪耀的明珠,照亮着我们的文化之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这家博物馆,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共同守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来源:衡水日报客户端

记者:夏晓婷

编辑:张旭辉

微信公众号 :hengshui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