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发展,智能家居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换掉老旧的门锁,转而换上了带有摄像头的智能门锁。也有一部分人虽然信赖传统的门锁,但也在门上安装了带有摄像功能的可视门铃。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行为,很有可能会引起新的邻里纠纷。近期,北京市某居民安装带有摄像头智能门锁被邻居起诉一事引起大家的关注和热议。那么,类似在门上安装摄像头的行为,是否侵犯了邻居的权益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我们主观上没有窥探他人隐私的想法,摄像头也没有拍摄到邻居家中,但是录制的范围属于公共区域。对于该部分公共区域,相关的活动人员比较固定,几乎只有邻居和自己家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摄像头拍摄并保存了关于邻居家的一些信息和隐私,比如说:家庭成员情况、活动时间等等。因此,即使该摄像头没有拍摄到邻居家中,也对邻居的隐私构成了威胁和侵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所以,未经过邻居同意安装带有摄像头的智能门锁或可视门铃,是侵犯了他人隐私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不能安装带有摄像头的智能门锁或可视门铃。我们在安装前可以和邻居进行沟通,告知安装的意图,征得邻居的同意。同时,在安装的过程中,注意调整摄像头的角度,确保摄像头的监控范围仅限于自家范围内,避免拍摄到邻居的私人空间。

如果我们已经因为安装带有摄像头的智能门锁或可视门铃与邻居发生了纠纷,最好先和邻居协商,协商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处理方案。如果已经被诉,一定要积极应诉,整理智能门锁的安装位置、监控范围等证据,尽可能地证明自己没有侵犯他人隐私。在诉讼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替自己争取。

邻里关系的疏远、犯罪分子底线的降低让一部分人在生活中极度缺乏安全感,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依赖智能家居确保自己的安全。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科技在给自己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可能会为他人带来不便。我们需要换位思考,共同构筑和谐、友爱的邻里关系。或许,友善的邻里关系远比智能家居靠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