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以及财政部部长耶伦再次公开向欧盟喊话,呼吁联手遏制中国的发展。欧盟方面很快做出回应,不过回应的内容“很复杂”。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没有拒绝美国的拉拢,但是也没敢答应美国的邀请,只是给了一句和稀泥式的答复“欧盟会采取不同的做法”。如今的欧盟在面对中美两大强国的时候显得非常纠结,一方面是自己的传统盟友,他们有着共同的西方文明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与中国有着紧密的合作,与中国合则两利,分则俱损。冯德莱恩虽然亲美但她必须服从欧洲各国的具体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布林肯是在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上发表相关言论的。他表示中国在经济、军事以及地缘政治方面的快速发展是一种威胁,对美西方所建立的自由、开放、安全和繁荣的国际秩序的愿景形成巨大挑战。布林肯还继续污蔑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民两用产品援助,最后他表示正在努力在对付中国方面与欧洲进行配合。布林肯似乎根本不用争取欧洲的同意,就替人家做出了决定。

耶伦当天在德国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接受荣誉博士学位,这种荣誉对于她来说已经司空见惯。耶伦在现场发表演讲时再次强调了中国的绿色能源产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威胁到美国与欧洲在相关领域的竞争优势,因此她再次呼吁欧洲与美国配合起来抵制中国的绿色能源产品。美国人做法简单粗暴,对中国的新能源、钢铝以及医药等多个领域的产品强行加征关税。耶伦的意思很明确,希望欧洲尽快跟进,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冯德莱恩早就对进口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反补贴调查,但是此举遭到了德国车企在内的欧洲经济界反对。他们认为这是贸易保护主义,欧洲企业不应该惧怕竞争,相反应该利用竞争提高自己的实力。欧洲在新能源产业链方面落后于美国,与中国相差更远。欧洲企业家认为重中之重是提高自己,而不是以封闭的态度保护自己。与中国进行合作无疑是加快提升自身能力的最好选择。当然,在中国出口到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欧洲品牌的中国工厂。

在美国的胁迫下,欧盟很有可能在未来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对此中国企业也准备了应对之策。前不久中国领导人访问欧洲三国,在法国同马克龙以及冯德莱恩进行了深入沟通,我们认为这对欧盟产生了巨大影响。伴随中国领导人访问同时而来的还有中国企业的大笔投资,尤其是新能源供应链企业在欧洲建设合资工厂。法国支持对进口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进行限制,但是他们不反对中国企业在法国投资,完全支持中企在法国建立合资企业。对于这种落地本土的产业,欧洲国家普遍非常欢迎。中国的产品和技术要进入欧洲市场,未必一定要从中国出口过去。

中国企业在欧洲建设合资工厂的方式巧妙地绕开了关税壁垒,同时也争取到了欧洲的支持,双方合作更加紧密。相比之下,美国人给欧洲的是布林肯所谓的“自由、开放、安全和繁荣的国际秩序的愿景”,而中国给欧洲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并未绑定价值观等额外附属条件。欧洲人和美国合作经常被坑,而且双方之间并不平等。但是现在和中国合作,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惠,平等的地位有利于双赢地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是欧洲无法放弃的,在美国人找出更好的替代者之前,欧洲是不会和中国“脱钩断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