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滑行,机头昂起,直插云霄……2017年5月5日,中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飞机——C919成功首飞,标志着国产大飞机取得重大历史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压机横梁抬起,模具开出来。”通过一个手柄,这个青年小伙便能让高达 15 层楼房的“大国重器”任他指挥。他就是为国产大飞机 C919 锻造了130多个零部件的国机集团中国二重万航模锻模锻叶林伟,也是世界最高等级 8 万吨模锻压力机的首位操作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造得大飞机也压得生鸡蛋

8万吨澎湃动力运筹于帷幄之中

叶林伟是如何让这台“巨无霸”乖乖听话的呢?这要从一枚鸡蛋说起。为了能够精细控制8万吨模锻压力机,他曾挑战用它去压生鸡蛋,练就了蛋壳破裂,蛋膜不破的“独门秘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创造了世界纪录的钢铁“巨无霸”,这台8万吨模锻压力机的总高度相当于15层楼,自重达到了2.2万吨。而且和传统的蒸汽驱动不同,它通过液压泵驱使高压缸,能在瞬间产生高达8万吨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林伟在操纵这台大压机时能把正负误差控制在一毫米,将8万吨的澎湃动力运筹于帷幄之中。

有了这项独门绝技,叶林伟就能精准驾驭8万吨模锻压力机,锻造高端精密模锻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8万吨模锻压力机顺利操纵的背后离不开团队的互相合作。除了叶林伟担任的压机操作员,还有坯料定位员、装出料司机、质量员这三个关键岗位。

如果说压机操作员是整个生产流程中的“大脑”,负责精准执行每一个锻造程序与工艺。那么坯料的定位员就是团队的“眼睛”和“嘴巴”。他们需要观察坯料的位置,并根据观察结果发出指令。装出料司机就相当于人的“双手”,把锻造的坯料,运送到需要的位置。而质量员则类似“心脏”,他们负责监督并控制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确保每一件产品都符合质量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工作一定是像人的器官一样,一起共同工作,完成我们比较复杂的锻造流程的控制。”叶林伟表示。在压机操作员、坯料定位员、装出料司机以及质量员等工种的默契配合下,我国航空、航天、航海以及高铁等领域的重要模锻件实现了自主可控。

在不断试错与挑战中突破

锻造国产大飞机C919钢筋铁骨

事实上,作为我国自主研发、吨级创造了世界纪录的巨型压力机,8万吨模锻压力机锻造操作没有成功的经验借鉴,全靠探索和实践。为了持续改善产品后续的成型和表面质量,叶林伟他们仍然在不断探索与突破。

就在一个月前,操作团队的一位老熟人来到了8万吨模锻压力机前。只见他手持秒表,全神贯注地给正在锻造飞机模锻件的操作团队计时。他就是C919大型客机航空模锻件研发团队的负责人——罗恒军,在他的带领下,团队首次实现了 C919主起落架关键部件的国产化。而他的出现,往往意味着研发团队又要给叶林伟的操作团队上强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要求叶林伟的操作团队把模锻件转运时间控制在60秒以内。“你每快一秒,节约这个温度要减少两度的损失。这对我们产品后续的成型和表面质量,都是很大改善的。”罗恒军表示。

“在现行工艺时间的基础上缩减一半。”面对这个挑战,叶林伟团队略显为难。但很快就接下了挑战,紧锣密鼓地开始做准备,势必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模具上模安装、夹料、摆料……挑战现场,在罗恒军的倒计时中,操作团队紧张而迅速地执行着等一系列流程。但由于是首次挑战,在紧张的氛围中操作团队有些手忙脚乱,最终完成时间超出预期时间20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的失败给了叶林伟和团队成员很大的打击。但是他们汲取失败经验后,迅速调整状态,开始第二次的挑战。相比第一次,他们这次更加有条不紊。

“五、四、三、二、一”随着罗恒军按下计时表,叶林伟他们以“59秒”挑战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问题中找经验,锻造技术走向了成熟。”叶林伟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一次次试错与挑战过程中,叶林伟和团队成员不断提升技能水平,锻造国产大飞机C919钢筋铁骨

当罗恒军回忆起2017年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的画面,他感慨道:“一瞬间我就觉得,我眼眶有那么一点点湿润。它一身的钢筋铁骨,都是我们团队用心给它打造的。”当叶林伟看到C919翱翔于空中,他说:“越来越多的人会感受到我们中国制造的一个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热爱,所以奋斗。因为奋斗,所以向前。因为不断有热烈奔跑的青年把热爱与奋斗与“国之重器”紧紧相连,像国产大飞机、8万吨模锻压力机这样的中国制造才能“起于毫末,雄于苍穹”。

12集纪录片《向前奔跑的青春》5月4日至5月30日10:00在芒果TV,17:40在湖南卫视双平台播出,看青年工匠用青春锻造“飞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