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洛马)大张旗鼓地宣布,他们通过“虚拟宙斯盾”系统,成功地用“爱国者3”MSE防空导弹,拦截了一枚假想的敌方巡航导弹。这一举动是为了测试,将这种陆地防空导弹,装备给美海军“宙斯盾”战舰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许多美国媒体都振振有词,声称这次测试,不仅增强了美海军对巡航导弹的拦截能力,还可能大量增加海军的防空导弹库存,而“这样的准备,才能应对与中国的潜在大规模冲突”。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美海军愿意买单的基础上。截至目前,这个“爱国者3”MSE“下海”计划,完全是洛马公司自掏腰包搞的,预算甚至超过了1亿美元。

“爱国者”陆对空系列导弹,本就是美国陆军的标配,专门用来拦截战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飞机等。新型的“爱国者-3”MSE导弹,不仅直径更大、动力更足,拦截距离也更远,这直接受到了美国导弹防御局的青睐,该机构曾资助过该项目的部分费用,希望能将这种导弹,整合到美海军“宙斯盾”反导系统中。

洛马公司“看得更远”,他们认为,这种系统不仅能满足陆军,也能满足海军的需求,于是开始自掏腰包,将“爱国者-3”MSE导弹,整合到美海军的“宙斯盾”反导系统中。去年夏天,他们还宣布,已经完成了其中一项重要工作。

不过,洛马公司的这一努力,究竟是为了弥补美海军的不足,还是仅仅因为“看到了商机”,目前还很难说。尽管他们此前宣称“美海军在应对海上高级威胁方面存在差距,需要这种被实战验证过的导弹”,但美海军当时的反应却相当冷淡。

事实上,美海军在红海的一系列“护航行动”中遇到的问题,才是他们重新考虑“爱国者”导弹的真正原因。随着“护航行动”的推进,美国驱逐舰,在拦截也门胡塞武装发射的大量无人机时,消耗了一大批舰载防空导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报道,截止今年2月,美海军在这些行动中,发射了超过100枚舰载防空导弹,而且还在上个月,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了价格昂贵的“标准-3”反导导弹,来帮助以色列,抵抗伊朗的弹道导弹。

美海军部长托罗公开承认,仅这些行动的导弹费用,就接近10亿美元。巨大的弹药消耗,迫使美海军不得不重新考虑“爱国者导弹下海”计划。

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和俄罗斯等技术相当的对手,正加速开发和部署先进的海陆空巡航导弹,包括高超音速导弹”,美海军的“担忧”也随之增加。此外,美国防部长期以来一直担忧:“一旦在太平洋地区,和中国发生大规模冲突,美海军现有的导弹库存,可能会迅速耗尽”。

去年,一家美国智库还多次模拟演习,“如果爆发台海冲突,美军可能在短短两周内,就会耗尽所有包括防空导弹在内的精确弹药”。因此,美媒也普遍认为,让美海军装备“爱国者3”MSE防空导弹,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美海军对导弹供应的“担忧”。

此外,美军的武器生产,也存在不小的问题。雷神公司生产的“标准-6”导弹速度,实在是太慢了。根据2019年的合同,雷神公司应在五年内,生产625枚“标准-6”导弹,但到目前为止,只生产了一半。

相比之下,“爱国者-3”MSE导弹的年产量高达500枚,洛马公司还计划进一步增产。显然,洛马正在瞄准美海军当前的“弹药荒”。但美海军最终是否批准将“爱国者-3”导弹,装备到舰艇上还是一个未知数。

要知道,美海军的“标准”系列防空导弹,一直都是雷神公司研发、生产的。现在洛马公司突然加入竞争,势必会触碰雷神公司的底线。两大军工巨头之间的博弈,可能会深刻影响“爱国者-3”导弹,最终是否能够“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