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5年居然交了10万块钱的班费,家长匿名投诉居然还被人认出了身份吗,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阴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情回顾

事情发生在福建省,一名小学生的家长陈女士在这次上交自家孩子班费时突然发现,按自己所交的班费来算,孩子读小学五年来全班人居然一共交了整整十万的班费!

十万块钱,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这些钱究竟用来做了什么呢?陈女士不禁开始怀疑班费究竟是怎么花出去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陈女士就在12345热线的官方网站上匿名举报了这个情况,在陈女士举报不久后,学校的家委会就处理了这件事,家委会向班里的家长们退还了200元的班费。

陈女士对这个处理结果也比较满意,心里也希望之后也不会再被乱收班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以为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陈女士发现自己的匿名举报变成公开透明的举报了,因为家委会的一名成员突然向陈女士发了一段信息。

那里面有班费的花费条例去向,这位成员还称班级同学与老师共同努力了很久的“市先进班级”荣誉就因为陈女士这一次的举报被取消了,还说“让我没想到的是一个喜欢游山玩水、吃喝玩乐的美妈居然交不起班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是觉得自己与其它老师同学们这么长久以来的努力因为陈女士的举报而全部白费了,这位家委会成员看起来十分气愤,话中明里暗里都在责怪陈女士这个举报的行为。

陈女士收到信息后觉得十分奇怪,自己在投诉的时候明明选择了“匿名举报”,学校与家委会成员究竟是怎么知道举报人是自己的呢?难不成是12345热线透露了自己的个人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法释案

在本次案件中,学校与家委会的行为构成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呢?陈女士匿名举报被公开是被侵犯了什么权利呢?

学校与家委会的行为构成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呢?

案情回顾中提到,学校与家委会在五年内向全班同学收集一共十万元的班费,这的确算是比较高的费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家委会没有经过授权或者批准就将其占为己有或者挪用到其他用途上,那么他们收取班费的行为可能构成侵占罪,因为他们收取的班费属于他人财物,而他们没有经过授权或者批准就将其占为己有。

如果情节严重,可能会构成犯罪。但是在本案中,有网友算了一笔账,发现平均下来每个学生每年上交的班费仅有400元左右,并且家委会可以提供出钱款的用途和去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委会还表示:都是有收据的,只是没有好好整理没有公示出来而已,所以学校与家委会的行为并不构成犯罪行为。

陈女士匿名举报被公开是被侵犯了什么权利呢?

案情回顾中提到,陈女士明明是匿名举报却在一段时间后收到了家委会发来的信息,这就意味着陈女士的举报已经属于公开透明的状态,这涉及侵犯陈女士本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隐私权是指个人对于自己的私人生活和个人信息的保护权利,包括个人的身体、家庭、通信、个人资料等方面的权利。而名誉权是指个人对于自己的名誉和荣誉的保护权利,包括个人的名声、声誉、社会评价等方面的权利。

如果匿名举报被公开,可能会暴露举报人的身份和个人信息,从而侵犯其隐私权;同时,如果举报内容不实或者存在其他问题,可能会对举报人的名誉造成损害,从而侵犯其名誉权。因此,公开匿名陈女士的举报侵犯了陈女士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案件是一起关于班费引起的学校与家长间矛盾的案件,作为学校或家委会,我认为应当在使用完班费后及时地将班费去向以及收据等公示出来,这样家长看了心里也能有个数。

同时,在遇到匿名举报被公开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隐私权与名誉权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权利。

观众朋友们,您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呢?在评论区和大家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