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不了,我走到哪里,警察就查到哪里!”

近日,长沙的一名吴姓男子向记者吐槽,表示自己每一次住酒店的时候,必定会有警察上前盘问。每一次的理由都是出奇的一致。就是怀疑他是一个极度危险的刑满释放人员。吴某从来都没有坐过牢,为什么会被警察找上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摘要】

吴某是一名生活在长沙的普通市民,平时兢兢业业地工作,规规矩矩地生活,从来都没有干过任何违法的事情,更加从来都没有坐过牢。

他平时在一家旅游公司工作,也正因为如此,需要经常跑到外面去出差,而出门在外就必定是需要住酒店的。

然而,吴某每一次在住酒店之后的半个小时之内,就必定会有警察配枪直接找上门来盘问,如同审讯一个犯人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在住酒店之前,前台的工作人员也必定会呈现异样的眼光。

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吴某并没有在意,他以为这是碰上了警察的临时检查,所以就积极地配合调查了。

然而,他很快意识到问题并不简单,因为在接下来的每一次出差中,他都几乎会遭遇到同样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吴某和同事一起出差,同住在一个酒店里,同样也遇到了警察过来盘问。

可是这一次,警察却居然只盘问他一人。这样的特殊待遇,一方面引起了吴某的怀疑,他认为警察并不是在临时检查;另一方面,同事也很快将这件事给传播出去,很多人都误以为吴某是因为犯了什么事情,才会遭到警察的调查的。由此,谣言就这样形成了。

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还自己一个清白,吴某在第四次出差被警察盘问的时候,他一把拦住了即将要离开的警察询问道:

“我最近经常遭到这种盘问,究竟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警察向吴某老实交代,是因为有一个刑满释放人员,其名字同吴某的名字是相差得十分相近。这就导致了,当初警察局在录入这名刑满释放人员的资料时,一不小心就录成了吴某的名字。

这样的结果无疑让吴某感到很崩溃,他明明是守法的好公民,却被误认为是刑满释放人员。同时,谣言的存在,也给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吴某质问警察:“既然知道是录错了我的名字,为什么不立即将这名刑满释放人员的档案资料进行删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警察所给出的解释是,他们没有权限去做这样的事情。

最后,吴某向派出所提供证据,然后派出所将这些证据上交给省厅进行核查,核查通过后方才成功进行档案删改。

【以案释法】

本案中,所涉及的法律争议性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本案中,吴某被侵犯了多少合法权利?

2.本案中,公安机关需要为此承担怎样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本案中,吴某被侵犯了多少合法权利?

本案中,吴某的个人信息没能够得到准确的处理,导致自己被频繁误认成一个具有社会危险性的刑满释放人员,由此还引发了不实的谣言,造成外界对自己的误解。

如此,吴某的个人信息权和名誉权都遭受到不法侵犯。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中,明确做出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是受到法律的依法保护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在获取信息的时候,需要依法取得,并确保将这些个人信息的安全。
同时在该法的第一千零二十四条中,明确做出规定,任何民事主体同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以诽谤等形式,对他人的名誉权进行侵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案中,吴某可以要求那些散播谣言、侵害其名誉权和信息权的人或者组织,立即停止侵害行为、消除相关负面影响,并进行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

如果对方拒绝的话,完全可以上诉到人民法院去,让法院通过强制性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本案中,公安机关需要为此承担怎样的责任?

《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行政 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案中的吴某,之所以会遭受警察的多次盘问,是因为公安机关本身存在录入不实信息的工作错误,自然需要为此承担相应责任。因此,吴某完全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行政诉讼,要求其修改错误的档案。

此外,吴某还遭受到外界谣言的影响,这些谣言对自己的身心产生了较大的摧残。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也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吴某完全可以依法向法院申请国家赔偿,要求相应公安机关赔偿一定的误工费和精神损失费。

小结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相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处理个人信息的时候,千万不可以马虎了事。要不然一旦信息录入发生了错误,不仅会对无辜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整个国家机关的公信力。

大家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