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不少家长的教育理念,什么事都想一争高下,生怕落于人后。担心一步慢步步慢,学生的上进心被打击后,恐将一蹶不振。可是再优秀的班级,考试总有最后一名,家长没必要陷入内耗之中。

按照惯例,小学生入队通常分为两个批次。班级里各方面表现都比较优秀的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六一儿童节时率先入队,在全班同学面前或者全校学生的见证下,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其余学生则会在二年级上学期“10·13建队日”前后,由学校组织活动统一完成全童入队。

通常各所学校首批入队学生人数,控制在总学生人数的30%以内。有些学校几乎每个班只选1、2位最优秀的学生作为代表,只不过在家长心目中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优秀的,因此首批入队学生名单便容易产生争议,没入选的家长比学生意见还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位老师被家长质问:为啥我家孩子没第一批入队?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并不明白入队的意义。在前期公布名单时学生都不明所以,只是在举行入队仪式的时候,看别人能站在讲台上,由老师亲手给戴上红领巾觉得很光荣,才会略感失落。不过很多学生并不在意,一节体育课过后可能就抛在脑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学生甚至觉得每年上学都戴红领巾反而是个麻烦,丢了还要再买一条,尤其是夏天带着很热,并没有觉得第一批入队和第二批入队有什么不同。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还觉得第一批入队压力很大,还不如第二批和同学一起入队更好,但有些家长不这样认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六一儿童节前,第一批入队名单公布后,都少不了有家长私下里质问班主任,为啥自己的孩子没入选。这类家长通常不是最可怕的,至少还给了老师解释的机会,有的家长不会当面质问,只会背地里猜想,对老师的人品产生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有家长当着学生面数落老师,让学生开始意识到没有第一批入队可能是老师不喜欢自己,自己不够优秀,或者老师偏心,学生也开始情绪低落,为没有第一批入队而伤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班主任耐心解释,家长仍难以接受

有班主任在被多位家长质疑后,在家长群里统一解释了分批入队的原因。无非是给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时刻向好学生看齐,并且意识到只有变得更优秀才能达到入队标准,从而更珍惜自己的入队机会,为自己成为少先队员而感到光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批入队的学生名单,是根据各科老师对学生平时表现的综合评判。即便现在不允许给学生考试排名,但是根据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回答问题,以及参加校园活动的表现,也可以一目了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选上的学生不是不优秀,而是班级里还有更优秀的学生。即使没有第一批入队也不要着急,下学期开学不久大家都能入队,老师本来是想让家长放宽心,这批没入队下一批大家都能入队,可家长对此还是难以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所有学生都要入队,为啥还要分批次进行入队,就不能一视同仁吗?学校此举也会增加家长的教育心态,也是教育内卷的体现。既然要为学生减负,就没必要分批入队。一年级小学生多数还不懂事,过早被贴上标签未免不够人性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要让学生有个好心态,家长应当以身作则

通过对小学生的观察,绝大多数学生本身并没有十分在乎第几批入队的问题。即便也会羡慕先入队的同学,但是失落的心情转瞬即逝,很快就会被其他新鲜事物分散注意力。那些陷入内耗的学生,多数是家长比较敏感,反复提及此事,才让学生一起产生内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批入队虽说非常光荣,但是不代表第二批入队就不光荣。只要学校评选的方式公平公正,学生和家长就没有质疑的理由。这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次挫折教育的好机会。正视自己和优秀学生的差距,才能更好的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习向来如同马拉松比赛,起步阶段快慢不重要,掌握自己的成长节奏,并坚持不懈的努力,笑到最后才是人生赢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几批入队并不会写入档案,中高考也不会以此作为录取的考量标准,家长实在无需为此多虑。每位学生的花期不同,有的开窍比较早,有的学生比较晚,没必要揠苗助长,静待花期反而会有意外收获。

今日话题:小学生是否应该取消分批入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