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玄武门之变的惊险程度远超想象,虽然最后的胜利者是李世民,但并不代表李世民的实力要更强,事实上,可能是李世民的运气更好点而已。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朝代,是让世界都刻骨铭心的朝代,说到唐朝就不得不说起唐太祖李世民。既然李渊将李建成立为太子,那为何还让李世民掌管重兵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要回顾李渊建立唐朝的艰难环境,为何用“艰难”二字,从李渊当时所处的境地可以清晰地看出来。

李渊是擅长隐藏的人,其实对隋朝早已心生叛意,在机会未来到之前一直隐忍不发,最终李渊找准时机,从晋阳起兵到攻下长安称帝,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可以说是思路清晰、行动果断。

在这点上,李渊的眼光要比同时代的人都要高,当时起兵造反的群雄都在忙于相互征伐占领地盘,只有李渊选择长驱直入攻入都城长安,建立唐朝。

李渊的举动无疑引起大家的侧目,瞬间成为众矢之的,在北部有梁师都、刘武周、郭子和等六大势力,在黄河流域还有王世充、李密、窦建德等五大势力,江淮地区以及江南地区仍然有数位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虽然李渊已经称帝,但是占据的地盘并不大,也就包括关中、河东地区,想要消灭其余势力统一全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好消息是,隋唐时期的关中在地理战略上是占有优势的,从秦汉以来都有以关中为基础逐鹿中原、图谋天下的先例,事实证明唐朝同样如此。

话说李渊在长安称帝登基后,按照惯例是要对儿子进行册封的,按照嫡长子继承的传统,长子李建成自然而然地就成为太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李元吉被封为齐王。

从李渊起兵之初,他的三位儿子都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都分别统帅着属于自己的军队,这在李渊筹备起兵阶段就已经形成,当时李渊让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分别招纳贤才猛将,准备起兵的过程中就形成了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各自的势力。

具体来说,在长安称帝后,李建成形成了自己的东宫太子党,李世民在李渊的册封下形成以天策上将府、秦王府、左右护军府为核心的势力,而李元吉也不甘落后,也拥有齐王府、左右护军府等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唐朝建立初期,李渊以及三位儿子的命令都具有十足的威严,有时候同一个机构会先后收到来自不同势力的不同命令,官员感到非常为难,最后只能以命令到达的先后顺序来执行。

这是在朝堂之上,或者说是在都城之中,在民间也有各自的势力,比如说李建成的势力是以幽州为中心,李世民则是以洛阳为中心,李渊吉的势力大多集中在并州。

前面已经说到唐朝建立之初面临的险峻环境,此时虽然三位各自有自己的势力,但是从大局出发,统一天下才是最紧迫的事,于是李渊并没有刻意限制某一位的发展,毕竟任何人的功劳对于大唐都是有利的。

李建成作为太子,理应留在长安帮助李渊处理国家大事,而南征北战的任务更多地交给李世民和李渊吉。李建成所做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李建成作为前线的大后方,对唐朝统一天下的功劳也是不可磨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世民理所应当地承担起更多的征伐担当,更为幸运的是,李世民的军事天赋也非常高,破薛举、败刘宋、歼王窦,可以说在唐朝统一天下过程中,李世民的功劳最大且最显眼。

根据李渊的赏赐,李世民开办文学馆,招揽四方名士,比如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在其中,再加上四处征战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心腹武将,李世民此时手下人才济济、文武双全。

不仅如此,李世民表现突出亮眼,不少朝中大臣也抛来橄榄枝,再加上当年李渊为李世民迎娶了长孙氏,这是非常有实力的名门大族,在长孙无忌的鼎力支持下,李世民的势力进一步得到壮大。

因此不管是在朝野,还是在军队都具有很高的威信,相应地,李世民积累的各种赏赐也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李世民势力的极速膨胀,各方势力都开始隐隐担心,就连李世民也在其中,李渊担心李世民功劳太大对太子之位形成威胁,李建成担心李世民强占自己的皇位,而李世民则明显感受到来自父亲和哥哥的限制。

此时,李渊也曾经想过不再让李世民统兵,以此来逐渐缩减李世民对军队的控制权,但是让李渊没想到的是,除了李世民没人能够处理棘手的敌人,经过失败后,李渊不得已再次起用李世民统军出征。

李渊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是大唐日后的皇位传递,另一个是眼前消灭敌人的迫切,李渊只能选择给予李世民军事权力,在李世民得胜归来后,李渊希望能够用天策上将来满足李世民的野心,使其不再觊觎皇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