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紫禁城传出一则爆炸新闻,官员百姓都在围观杀“皇帝”,这是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奇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在角色扮演。

这场千古奇观的总导演就是臭名昭著的太监刘瑾,这是他讨好皇帝的手段,并且效果显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瑾出生在陕西咸阳,本名并不叫刘瑾,而是谈瑾,这是少见的姓氏。在他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所以改名叫刘瑾,不曾想这个名字将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在养父的影响下,刘瑾子承父业做起太监,行业总有令人羡慕的头部领军人物,而刘瑾就非常羡慕明英宗的大太监王振,如果能够像他一样呼风唤雨,那将是多么令人艳羡的荣耀。

太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一不小心就会有杀头的风险,这不,刘瑾就因小失误差点被处死。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在死亡边缘挣扎过的刘瑾突然顿悟,人生活得不精彩,何苦来世上走一遭。

犹如醍醐灌顶一般的刘瑾迅速变成一名“社会人”,这也主要是有天赋,通过巧妙钻营和金钱贿赂,刘瑾终于获得服侍太子朱厚照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朱厚照就是日后的明武宗,也被称为正德皇帝。朱厚照天生好命,出生在帝王之家又深受皇帝宠爱,因为朱厚照的母亲张氏深受明孝宗喜爱,两人是历史上诸多皇帝中的模范夫妻,因此朱厚照自小虽然顽皮却始终受到明孝宗的溺爱。

溺爱必出败家子的道理都懂,但是为人父母总是希望儿女能够有所建树,明孝宗也是如此。在孝宗临死之前,他将信得过的三位大臣叫到身边,回忆做皇帝以来不敢懈怠勤勉治国,最后深情嘱托拜托各位尽心辅佐朱厚照,让他也成为历史明君。

明孝宗驾崩,朱厚照登基称帝,史称明武宗。刘瑾作为太子身边红人也升任明武宗的安全员,这是相当有权势的职位,掌管控制着宫廷侍卫,是拥有实权的统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瑾心中非常清楚,天子一言可以鸡犬升天,天子一怒也可以伏尸百万,于是刘瑾更加热衷讨好明武宗。只要能够充分得到明武宗的信任,荣华富贵、高官厚禄自然不必多说,那是唾手可得的小事,在这点上,刘瑾想的比常人要通透。

明武宗自小享受世上最好的待遇,对认知之外事物的好奇心是人之天性,如同城市人喜欢田野气息,农村人渴望城市繁华,刘瑾就利用这点不断拓展明武宗的认知宽度。

刘瑾将民间的玩耍戏法不断搬到皇宫中,这让生长在高墙之内的明武宗兴奋不已,比如斗鸡、角斗士、歌妓等等,随着明武宗见到的好玩东西越来越多,需要更强的新颖项目才能持续保持明武宗的热情。

在刘瑾的带领下,明武宗经常微服私访,到酒馆茶楼去做一次阔绰公子,再去听听戏曲、欣赏一番歌舞,好不自在。最后一直发展到什么程度呢,刘瑾在皇宫中为明武宗专门建造市场,并且安排宫女太监作为群众演员配合明武宗的购物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刘瑾也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现在是明武宗面前的红人,自然也有不少人趋炎附势。与刘瑾关系好的七位太监,当时这些人被合称为“八虎”,这些人一直围绕在明武宗身边,获取皇帝的宠信。

有权之后的刘瑾免不了对钱的贪婪,在早期时刘瑾建议明武宗,所有在外地监军的太监们每个人都要交万金的承包费,明武宗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增加财政收入的方法,这无疑让监军太监大肆敛财。

不仅如此,刘瑾还鼓动明武宗在京城周边地区到处购买土地,建设“皇庄”,最后数量竟然高达三百多处。建造皇庄过程中无疑是刘瑾捞好处的时候,从百姓赖以生存的土地,到征收的各种人力物力,刘瑾在明武宗的旗号下获得巨量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皇帝面前低声下气地获得宠爱之后,转身就借助这种宠信狐假虎威,到处发号施令,一时之间朝堂被搞得乌烟瘴气,此时明朝忠臣们决定站起来反击。

首先就是以刘健、李东阳为首的托孤大臣,轮番给明武宗送上奏章,指出刘瑾太监一党带来的危害,但是明武宗对刘瑾的宠信直接忽略了弹劾奏章。

眼看刘瑾所受宠爱有增无减,而明武宗也没有惩治刘瑾的意思,于是从尚书到御史不断给明武宗上书直言小人当道,这些仍然没有撼动刘瑾在明武宗心中的地位,只是劝诫他与朝臣搞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