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权属于新华社以及相关记者,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斋”所有。备注引用于新华社,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转载需经本人同意方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 项上焜摄

屯溪市郊巷东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小麦即将收获,为了推广小麦的优良品种,社员们在用穗选方法,选出“南大2419”和“无锡麦”小麦的优良品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 项上焜摄

屯溪市郊庵东农业生产合作社,积极贯彻农业改革措施,1955年这个社种植的高产作物马铃薯已获得丰收,每亩产量达1200多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 丁峻摄

安徽省屯溪制茶厂的职工,采用了对毛茶进行严格检验和分级加工精制的办法,使茶叶的质量比1955年有了很大的提高。图为屯溪制茶厂的审评员张伯涛,正在开汤审评精制的茶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曾基摄

这是屯溪茶场的女工们在采摘第一批嫩叶。屯溪茶场有茶园480亩,计划1957年外销绿茶1万多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 王勉之摄

1958年屯溪茶场的600多亩茶园,由于加强了田间管理,增施了肥料,可望丰收。这是屯溪茶校的学生在采摘春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 王勉之摄

屯溪市西郊的芜湖专区博村林场,共有荒山面积10万多亩。解放几年来植树造林55600多亩,还供应城市绿化和群众造林用的各种树苗1459万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上焜摄

1959年3月下旬,在屯溪市西郊奕棋村发掘了一座西周年代古墓,出土有陶器、青铜器两类共七十多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9年 项上焜摄

屯溪市屯光人民公社的5000多亩油菜,生长非常旺盛。为了保证高额丰产,第一大队的社员在油菜田里搭架防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9年 项上焜摄

屯溪市屯光公社第六大队社员正在播种水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9年 项上焜摄

全国著名的“屯绿”茶叶已在谷雨节前10天开始采摘了。这是屯溪茶校学生在屯溪茶叶实验场茶园里采摘春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项上焜摄

屯溪市各茶园加强春茶管理。图为屯溪茶叶实验场的学员们,正在茶园里追施化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 王勉之摄

屯溪茶厂第一批精制的“屯绿”茶叶形、色、味都符合标准要求。这是副厂长汪涵秋(右)和茶叶审评员洪芳在审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4年 项上焜摄

屯溪茶场出产“屯绿”名茶,职工们为了夺取春茶生产高产优质,正在茶园里加强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师(左三)结合实际操作,给学生讲茶树种植 1965年 佟德印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师讲解制茶的揉茶技术

在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以生产“屯绿”著称的屯溪开设了一所半农半读的茶叶学校,为茶叶产区的人民公社培养技术人才。学校是由国营屯溪茶叶实验场在1964年秋季开办的,有学生240多人,在茶校学习三年后回到原公社从事茶叶生产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