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桂林城的西郊有一座轿子山,山体本身不高,造型也不独特,放在桂林众多独特的山头里它真的很不起眼。它仿佛一直没有什么名气,在网络上也搜不出什么干货,但是竟然是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我去探访这座山也纯属偶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图片,因为周围环境改变拍不到这个角度轿子山的全貌了。

轿子山就在路口村附近,一次路过的时候,发现半山腰洞口有一个红艳艳的东西很是惹眼,一下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着杂草丛生的小路信步走到了山脚下,却发现这立了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上面写着“桂林石刻”!这让我很惊奇,原来这里竟然那么有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块石碑记载着轿子山千百年前的历史介绍,蓦然的感觉千年的时光也不过如白驹过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山的路上有很多烧香的痕迹,感觉生活在附近的村民应该对这座山是有传说、有信仰的!半山腰的岩洞称为轿子岩,大家看洞口那个红艳艳的建筑是不是超惹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洞口的这个建筑叫轿子山石塔,它立于轿子岩口,座西朝东,以长方石条叠砌,通高2.4米。塔座为石条砌成的长方形金刚座,高83厘米,长1.9米,侧宽1.83米,单层,高1.13米,八角形,直径1.76米,正面有一卷门,中空,有莲花状云台一座,上面似曾供奉过佛像。塔身左侧刻有“灵川匠人朱大十九”字样。塔形似古代轿子,故称轿子塔、轿子岩,轿子山因此得名。该塔建于明朝嘉靖三十八年也就是1559年!

以上是查到的为数不多的资料,刻的字我当时没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轿子岩主洞高8米,宽6米,深20米,洞内面积约30平方米。这里还是一处新石器早期的洞穴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觉得传说中的洞穴遗址应该就在左边那个黑漆漆的岩洞内,一个人不敢贸然前进,还是看资料介绍吧!

轿子岩尚存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一处,文化层最厚有1米,保存完好,1980年发掘了约10平方米堆积,出土了呈屈肢蹲葬的人骨架1具、打制砾石石器及半成品10余件、双孔蚌刀1件、骨锥1件,以及1个椭圆形灶坑和大量柴草灰烬、伴生动物化石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洞口看着远处的风景,风和日丽,一切安静而美好,遥想远古的人们在此生活劳作时的场景,让人不禁有了沧海桑田之感!

因为在轿子岩内没有发现摩崖石刻的痕迹,想到文物保护碑上提到的另一个岩洞释迦岩,于是我又下山去到了山的另一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山的另一边,远远的就能闻到一股香火味,走上去看到门口有一个大香炉,走进房内,发现原来是一个岩洞的洞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抬头一看,我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终于找到碑刻上说的佛像了,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释迦岩啊!

在洞顶上壁造有释迦佛一龛一尊,善伽趺坐,左手按膝,右手上举施无畏印。通俗的说“善伽趺坐”就是在座上端坐,双足自然下垂的坐式,唐以后的佛像特别是大佛像多采用这种坐式,这种佛像又称为倚坐佛。

此龛佛像造于北宋早期,真的好佩服古代的工匠,他们需要在离地面那么高的洞顶仰刻,这个过程得有多艰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入洞内最深处,在左边石壁上见到了唯一一处感觉像是摩崖石刻的地方,但是已经完全看不清字迹了,现在上面的字像是后来刻上去的。

因为洞内灯光昏暗,我也看得不是很清楚,难道这就是资料中提到的,北宋政和二年也就是1112年杨书思游览岩洞后的那件题名刻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探访的帖文在发出来后得到很多网友的讨论和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谢众多网友的热心支持,让轿子山的历史形象更丰富了!

资料来源:桂林人论坛

值班编辑:苏 歆

责任编辑:王鹏淇

值班主编:阳 翔

©桂林生活网新媒体

戳这里,关注桂林生活网

“星标”桂林生活网,接收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