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海洋大学陈旭光教授团队发表论文探讨解决岛礁可用面积有限问题的新方案。文中称:通过建设岛礁隧洞的方案,达到拓展岛礁有限空间的目的,该方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岛礁的地下容量,同时还具有三点益处。并给出南沙群岛海底隧道的可行性方法,引发美菲各方高度关注,认为这一举动或打破南海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左右,我国加强对南沙岛礁的控制,进行了一轮大规模的南沙吹沙填海造岛行动。从那时起,我国才有了南沙七岛,才在南沙真正有了根据地!但这些岛礁毕竟面积有限,中国能够派驻的兵力、装备数量也就受到了限制。随着美菲等国不断行动,南海对抗风险增高的情况下,中国有了强化一线部署的现实需要。

但随着岛礁建设项目的增多,岛上空间已略显拥挤。在维持现状不变,岛礁下挖地道,扩大容纳范围,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南海岛礁的特殊地质情况,对有着基建狂魔之称的中国,也是个挑战。毕竟我国南沙岛礁是由珊瑚砂堆积而成,一旦建造大型隧洞,并将穿过软珊瑚砂层,极易导致水渗透或隧道坍塌。

陈旭光教授团队提出:珊瑚砂软弱地层的地表预注浆加固方法,并研发了控压式预注浆试验系统,经过试验验证了岛礁环境中开挖隧洞的可行性,对于岛礁隧洞的预加固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建设岛礁隧洞的建设,不仅可以拓展岛礁空间,充分利用岛礁的地下容量,还具有更多的优势:利用岛礁隧洞隔离外部环境,封存各类装备,避免高湿、高温、高盐、强紫外线的恶劣环境下,延长武器装备使用寿命和维修能力;其次岛礁隧洞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为岛上人员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减少恶劣天气的危害;洞内良好的热稳定性,为岛上人员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减少恶劣天气带来的危害;建设隧洞的沙土又可以直接用来回填岛礁,扩大岛礁陆地面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日本在冲绳岛,建造的地堡和坑道有效的阻击了美国进攻,美军每拔除一个地堡,都要付出上百人的代价。美军每前进一米,都需要花费五天的时间以及200余人的伤亡。那时美军军官感慨:那里的日军地堡和坑道,简直如同白蚁的巢穴一样!虽然最终在美国强大火力面前,冲绳岛失守,却也让美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国际复杂多变的局势,以美国为首的国家轮番对我国南沙进行随意横行,我国吹填的岛屿虽能提供一定的保障,却也成了固定的目标。修建南海地下工事设施,需提前部署,以防不时之需,这将为中国在南海的战略布局增添新的力量,极大的维护我方人员生命与财产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