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江苏东海大陆深孔地壳活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野外站)、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东海县科技馆、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在野外站联合举办了“地球课堂——地震活动与观测中小学生学研实践系列活动”,该活动是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传播类项目(项目批准号:42342021)支持的科普活动之一。

5月19日,来自江苏省连云港市及周边地区的25组学生及其家长在东海县科协李志春部长和东海科技馆李海娟馆长的带领下到野外站东海基地开展了此项科学传播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野外站坐落于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部,毗邻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深度超过4000米的深井地壳活动观测研究基地。该站依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运行,是第二批“教育部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以一场科普讲座拉开了序幕,野外站的曾祥芝、米桂龙老师和东海高中的赵华、臧书卓老师分别向参与活动的学生和家长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球构造和演化、研究地球的方法,着重介绍了地震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以及野外站地震观测。

讲座拓宽了大家的地球科学知识,为后续的实践环节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让参与者对地球科学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座之后,是动手实践环节——辨认岩石。在现场,赵华老师亲自指导学生辨认各类岩石,这一环节旨在锻炼学生对矿物岩石的野外识别能力,这是地质工作者的一项基本技能。

大家对此都十分热情和努力,学得可认真啦!这一环节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增强他们对地质工作的感性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自家孩子专注地辨认、思考,许多家长也纷纷加入了学习的行列!瞬间,教室里弥漫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许多同学成功地完成了任务。这样的情景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也让家长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共同参与的过程不仅拉近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也为大家带来了一次难忘的学习体验,让教室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学习的喜悦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团队参观了东海基地的各个实验室、数据中心,以及“地球、人类与科学钻探科普馆”。野外站的副站长曾祥芝老师为大家讲解科普馆内的各项展品,带领大家深入探索地球、人类和科学钻探的世界。这让参与者亲身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魅力,也对地球科学和科学钻探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东海高级中学的臧书卓老师也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地学科普讲解,吸引了在场同学们的目光和兴趣,让他们全神贯注、乐在其中!进一步丰富同学们的地学知识,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好奇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野外站的研究生米桂龙老师是一位亲切的大哥哥,他也为大家带来了生动有趣的讲解。在他的引导下,大家在活动中表现活跃,展现出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活动中,还有一个寻宝游戏 ——在游戏中学会“发现”。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观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可以简单类比现实生活中金属探测仪寻宝时的工作原理。借助游戏的形式,大家用金属探测仪寻找埋藏在地下的金属物体(宝藏),引导大家理解地球物理勘探的原理。通过此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和地质学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参观到钻探井架前时,许多学生和家长都是第一次亲眼看到这种大型设备。大家纷纷要求在井架前合影,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留下珍贵的回忆。这种亲身接触和互动让参与者对科学设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增添了科学传播活动的乐趣和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的海洋浩瀚无边,如何让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进而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一直是国家非常重视的工作。“地球课堂——地震活动与观测中小学生学研实践系列活动”将于2024年内陆续开展,欢迎北京及相关地区的中小学校申请参与此活动。

活动简介

“地球课堂——地震活动与观测中小学生学研实践系列活动”是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传播类项目,该项目依托单位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合作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活动将以“地震科学”为主题,通过“参观探索”“ 科普讲座”“动手实践”“小论文征文比赛”等方式,向参与的学生普及地震学知识和观测研究地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课堂内外所学融会贯通。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防震减灾意识以及利用科学方法探索世界的能力,让在更多的社会大众受益。

该项目,包括3个子主题、5个科普讲座课程、4项学研实践项旅行课程(线路)、1次征文活动。具体如下:

(一)子主题

1.“大地在颤抖”—— 地震现象

通过专家科普讲座和实地参观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峰头镇的“麦坡地震断裂带风景区”的地震遗址以及相应的野外考察,直观地了解地震现象。

2.“聆听地球的声音”—— 测地震的方法

通过科普讲座以及参观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北京白家疃地球科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的“江苏东海深井地壳活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观测站”以及相关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观测地震和探测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和构造的方法。

3.“实验室中的地震”—— 现代科学研究地震的方法

通过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相对应的科普讲座,了解现代科学家研究地震的方式方法。如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和基于InSAR/GNSS 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开展地壳形变与动力学等。

(二)系列科普讲座

让地震学专家走进中小学课堂,通过科普讲座和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震知识以及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地震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系列科普讲座由资深地震学专家主导授课,在讲述基本知识的同时,引入最新研究成果和当前热门科学问题,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科普课程内容由教育专家或一线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的理解能力做相应的调 整,以达到最佳效果。讲座内容围绕上述子主题,计划举办5次左右。

(三)学研实践旅行课程/线路

1.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线路集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依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建设。本线路活动内容包括:参观实验室科普展板并听取讲解,了解实验室工作架构(学术思路、研究内容和科学目标)、理论基础(“活动地块”和“断层亚失稳”)、 研究应用(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地震应急科考)以及主要研究成果(地震成核条件、短临前兆模型和同震破裂特征等)。并在参观的过程中了解现代地震研究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地震科学和探索自然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2.山东郯城麦坡地震遗址

本线路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峰头镇的“麦坡地震断裂带风景区”。本线路活动内容包括:(1)参观环节:通过对地震遗址中发育液化砂涌管、液化砂脉、震裂缝充填构造和同沉积断层等地震引发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观察,以及历史文献记载的讲述,激发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通过展板、动画和实际地震记录让学生学习基本地震知识,认识本地区地震活动状况。

(2)活动环节:学生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当地地形、地貌、岩石、构造等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测量。

3.北京白家疃地球科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本线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村的“北京白家疃地球科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本路线活动内容包括:

(1)参观环节:参观震源物理实验室,近距离观看岩石受压破裂的现场演示实验,触碰取自地下200米的钻井岩芯,探秘地震观测井。漫步观象台后院的地磁场观测区,感受野外科学观测场景的神秘与静谧。

(2)讲解环节:播放地震安全相关视频并对内容作点评,开展关于地球地震知识的科普讲座,中间穿插着提问互动环节。

(3)动手体验环节:用特制积木搭建抗震建筑模型并在手摇式振动台上进行抗震性能的检验,或用发放的套件每人尝试组装一个地震报警器,或体验指南针和小磁铁的互动玩法。

4.江苏东海大陆深孔地壳活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本线路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的“江苏东海大陆深孔地壳活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本线路活动内容包括:

(1)参观环节:参观大陆科学钻探井架和钻探技术科普馆,让学生了解科学钻探的工作方式。观察来自地下数千米深的岩心,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认识本地区地震活动状况。

(2)讲解环节:通过和地球科学专家走近课堂面对面地和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地震学、科学钻探和其他地球科学的相关知识以及研究地球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

(3)活动环节:利用金属探测仪,借助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寻找埋藏在地下的金属物体(宝藏),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物理勘探的原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和地质学的兴趣。

(四)征文活动

在科普讲座活动和学研实践旅行活动结束后,向参与学生发起以“读知识就是力量,讲中国科学故事——探索地球奥秘”为主题的活动感想征集和展示活动。

活动起止时间:

2024 年 1 月 1 日-2024 年 12 月 31 日

如需组织青少年参加此项活动,

欢迎来电咨询!

咨询电话:010-63581662(李老师)

现订购2024年

只需288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