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5月23日讯(记者 王苗)5月17日至19日,第一期“守望·逐光”科普育人项目启动大会在江西省井冈山市举行。“守望·逐光”科普育人项目是由山东大学和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联合发起的一项运用信息技术精准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的大型公益项目。中国工程院吕跃广院士、杨小牛院士、江碧涛院士,同济大学童小华院士,江西省科技厅副厅长陈金桥,吉安市副市长刘志斌,井冈山管理局局长、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廖东生以及来自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井冈山大学等12所高校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大学生志愿者共计400余人出席大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央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予以引导支持。2018年,山东大学推出“守望行动”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帮扶公益项目,今年在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与兄弟高校的支持下,实现了“守望行动”1.0到“守望·逐光”2.0的升级。“守望·逐光”科普育人项目发起的初心是聚焦农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数字化手段赋能乡村振兴,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守望·逐光”项目以农村留守儿童为服务对象,通过自主搭建的在线帮教平台,组织高校大学生志愿者“长周期、高频率、一对一”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学业帮扶等多方面的支持陪伴;通过“院士进校园”“科学家面对面”等活动,带领高校专家学者进校园开展科普教育,带领农村留守儿童走进高校、走进实验室提升科学素养,以促进教育资源跨地区流动、助力农村留守儿童更好地成长发展为目标,对农村教育振兴、地方科技建设以及乡村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守望·逐光”科普育人项目既是落实“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的重要举措,也是鼓励高校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鼓励大学生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国家事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它搭建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育人与科普工作相结合的新模式,用科技赋能乡村教育、解决民生问题,引导高校师生在乡村振兴和社会服务等领域挺膺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君松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山东大学于2018年发起“守望行动”,山大学子们绵绵用力,久久为功,6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走过3省12县,接力帮扶400余名留守儿童,已成为一张闪亮名片。作为“守望行动”的发起单位,山东大学将继续发挥前期积累的经验优势,同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及各兄弟高校一道,做好“守望·逐光”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务求实效,努力将其打造成示范样板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工程院吕跃广院士指出,“守望·逐光”是用科技赋能乡村教育的有益尝试,号召大家要以井冈山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坚定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发展的重大战略,向着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科普育人队伍、培养一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深入助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砥砺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井冈山管理局局长、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廖东生表示,“守望·逐光”科普育人项目致力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因长期情感缺失和教育缺失导致的问题,缓解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压力,它的开展必将能促进井冈山当地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推动乡村教育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天下午,四位院士与参会嘉宾共同见证“守望·逐光”对接活动的开展。在活动现场,院士们为留守儿童赠送授课平板,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黄卫平教授致辞,大学生志愿者代表、山东大学“守望行动”项目骨干华园进行表态发言。随后,80名志愿者和80名留守儿童共同开展初识破冰、设备调试、家访等系列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秉持着“让农村儿童得到更多的爱和陪伴、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的使命,“守望·逐光”科普育人项目计划五年内“一对一”帮助留守儿童一万名,科普育人惠及百万农村儿童,以实际行动探索信息技术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以精准帮扶2.0新模式助力乡村教育振兴,贡献山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