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伏以来,全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京津冀等地持续出现桑拿模式,局地气温达40°C。这种天气,除了呆在家里吹空调,也没有别的好去处了。北京61岁的老爷子不适应空调房,于是就想出去找个乘凉的好地方,谁曾想,这一出门,就注定了一个悲剧。

老爷子想外出乘凉,本是好事,却出现头晕、气短等症状,邻居们以为是中暑,给喝了藿香正气水,症状略有缓解。老爷子就在邻居的帮助下,回到家中休息。邻居走后,老爷子又出现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经120急救,仍然死亡,让人唏嘘不已。原来老爷子是突发心肌梗死,并不是中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暑与心梗的区别

中暑会出现头痛、头晕、气短、多汗等症状,而急性心梗也会出现冷汗、面色苍白、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确是很难区别的。但急性心梗会出现胸闷、胸前部疼痛等症状,这还是易于区分的。

同时,中暑患者在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时,症状会缓解。而急性心梗则会持续反复发作,通常还会伴有心绞痛。这样看来,其实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胸部有闷痛,感觉像被人往胸口重重地打了一拳,疼痛逐渐加剧甚至使人呼吸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天,心血管疾病患者真的要当心了!

寒冷刺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所以在秋冬季节,心血管疾病患者都会注意防寒保暖。岂不知,炎热天气也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之一。

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对心梗患者进行过统计,结果发现夏季病例最多。英国也有研究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6~8月份是心梗高发月份。当暴露在20°C以上的环境中,就会出现热效应,而温度升高,心梗风险也会增加。中国也有数据显示,当温度升高1°C时,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4%。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夏季需要采取特别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以及超重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季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一、及时补水

最好用加入少量盐的绿豆汤或粥及含低钠、钾的饮料,分多次适量饮用,保证充足的血容量,避免因血液黏稠度增高诱发心肌梗死。

二、合理使用空调

从高温的外界直接进入冷气开得很低的空调房间,更容易发生因为血管遇冷急剧收缩而导致的心肌梗死。所以室内外温差应控制在7℃以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少吃冷饮

夏天气温高,吃个冷饮是挺爽的。但心血管疾病患者还是应以健康为第一要位。饮食温度一定要适中,太热太冷都会给血管调节机制带来巨大压力,一旦超出承受范围,就会引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四、保持平和心态

夏天闷热,人们很容易情绪激动。而情绪激动时,身体就会产生血压、心率的快速变化,可成为血管内斑块破裂的重要诱因。

急救很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相当危险的疾病,在发病后的前几个小时内病死率很高,大约2/3的病人在被送到医院之前就已经死亡。因此,就地急救或尽快将病人转送至医院,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保持镇静

请保持镇静,安静休息,一定不要活动。家属也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因为任何情绪或者身体活动都会提高心脏耗氧量,加速心肌坏死,加重病情。

二、立即拨打1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者绝对不能自行去医院,即便症状轻微也不行。因为患者的轻微活动都会加重心肌缺血,而心肌缺血极易引起室颤导致猝死。

一般也不建议私家车送医,而是等120急救车。这是因为120可以做心电图,并使用相应药物,还有专业人员做急救。

所以无论何种心肌梗死,还是要打120急救。在急救车来之前,可以考虑服用药物,如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最好要有专业医师在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