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高血压160/90mmHg一定要吃降压药?其实王药师想跟您说,有些人不吃药也能平平稳稳地把血压降下来。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病例。

33岁,体检时血压160/90mmHg,险些被误诊为高血压。

3个月前,门诊来了一个李姓患者,33岁,男性,拿着体检单来门诊开降压药,体检单上关于血压一项写的是160/90mmHg(高血压),小李一边把体检单给坐诊医生,一边疑惑地问,自己一直定时检查血压,之前都很正常啊,怎么这么快就成了高血压患者了呢?紧接着又询问自己该吃什么样的降压药才有效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接过他的体检单,没先给小李开药,而是嘱咐他在门诊休息十分钟后再测量血压。果不其然,十分钟后,小李的测量血压是138/85mmHg,和他之前测量的基本一致。对此现象,小李十分困惑,为何之前体检显示的是高血压呢?是医生操作失误吗?

高血压易误诊!两大关键要记牢!

高血压很容易被误诊,在此,王药师和大家分享高血压确诊的两大关键点,也是大家经常忽略的两大点。

1. 测量要求要严格执行

什么是高血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血压是血管里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当血压升高超过了正常范围,即高压超过140mmHg,低压超过90mmHg,我们就称其为高血压。所以很多人就以这个标准来判断是否为高血压,但其实这个数据是有测量前提的。

什么测量前提?是像案例中的小李那样匆忙地测量吗?

并不是!医学上明确规定,在非用药状态下,非同一日不同时间段三次以上测量血压均超过140/90mmHg,才可考虑为高血压病。这个测量要求一定要严格执行,这样,测量结果才有可信度。

2. 高血压标准并不是一个“定数”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说医学上规定的140/90mmHg的高血压标准不权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不是!这里的意思是,医学上的“140/90mmHg”的高血压标准是适用于本身没有其他疾病的人,对于本身患有高血脂、高血糖、心脏病等疾病或者年龄偏大的患者而言,这个“医学权威标准”并不适用。

正常成年人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这个标准应适当提高,65-79岁的老年人建议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内,若无不适再降至140/90mmHg,并长期控制。如果是80岁以上的老人,血压控制在150/90mmHg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继续聊开篇和大家说的小李被误诊为高血压患者的案例。确认小李没有高血压之后,我又仔细看了一下小李的各项体检指标,血脂偏高、身体质量指数(BMI)也偏高。通过进一步和小李交谈之后了解到,小李经常吸烟喝酒、饮食不规律、从不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情况下,血压要求标准就不能是140/90mmHg了,应该要求更严格些!像小李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控制,患高血压是早晚的事情。

发现高血压风险,有些人不吃药也能降压!

针对这个现状,医生给小李的建议是,先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低盐饮食(尽量把每天吃饭的口味降下来,盐超标会对血压造成很明显的影响);同时开始坚持锻炼,每周不能少于3次,每次40分钟左右,中等强度即可(比如打羽毛球、骑车、游泳、跑步等等);尽量早睡早起;先观察3个月看,如果血压能控制得更标准些,那就完美,如果血压不降反升到140/90mmHg以上,那就只能吃降压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李在这3个月的时间内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现在不吸烟不喝酒;每周打3次羽毛球;体重从之前的182斤减到了现在的155斤,血脂血压都恢复了正常。

所以,并不是发现高血压风险患者都得吃降压药,像小李这种没有合并任何心脑肾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患者,只要严格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完全有可能把血压平稳降下去的。

但是呢,王药师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如果连续3个月采取非药物降压措施后,血压不能够恢复正常值,甚至有所增高,就要考虑药物降压手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降压药物不可怕,重点还是降血压!

很多人拒绝吃降压药,说副作用太大,伤害身体。这种想法有点本末倒置,我们吃降压药的目的是什么?因为常规改变生活方式的手段不能有效降低飙升的血压了,为了控制住血压、减少脑梗死、脑出血、心梗等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降压药来有效控制住血压。另外,比起高血压可能带来的危险,其实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

最后王药师提醒大家,降压药一旦服用,必须坚持,不能吃吃停停,看到血压降下来就停药,感到不适了再吃几天,或者担心降压药的不良反应不敢一直吃,血压得不到平稳控制,对身体靶器官的伤害反而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