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时间的战斗,以军改变了最开始猛攻的打法,对哈马斯采取的战术,主打一个“耗”......就目前来看,似乎颇有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客观来讲,以军对哈马斯的策略是明确的:通过军事手段“耗尽”哈马斯的骨干力量,消减其战斗能力,使其难以重组、救治伤员,且缺乏后备部队和物资储备。

在这场策略角逐中,拉法夜袭行动成为了一个关键点,由于以色列夺取了拉法与埃及之间的口岸,影响了哈马斯的后勤补给线,同时也引发了加沙地区人民的大规模撤离。

据报道,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的负责人菲利普·拉扎里尼指出,超过80万居民已从拉法市区逃离。

这种规模的人口流动无疑对哈马斯的控制构成了直接挑战,并为以军提供了在不引起国际社会过多关注下进行军事行动的有利条件。

国际社会之所以反对以色列进攻拉法,主要是担心平民伤亡和难民问题。如果绝大多数平民撤离,理论上以军将获得更大的军事行动自由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战略层面来看,以色列的这一系列行动显示了一个明显的意图:通过在加沙彻底削弱哈马斯,为长远的地区安全铺路。

以军方预计,今年夏天可能见证加沙地区主要战斗的结束,之后的重点将转向反游击战,追击分散隐藏的哈马斯成员。这种持续到2026年的长期计划表明了以色列对于彻底解决哈马斯威胁的决心。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军方不仅仅将目光锁定在哈马斯上。随着“阿克萨大洪水行动”以来,真主党对以色列发动的1300多次打击也促使以军将视线转向黎巴嫩南部。

计划对真主党的打击和在该地区建立缓冲区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削弱伊朗在中东地区对美国和以色列构成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朗通过支持哈马斯、真主党等组织,形成了一个旨在削弱以色列地位的抵抗阵线。因此,以色列在加沙和黎巴嫩南部的军事行动不仅是针对局部恐怖组织的打击,更是中东地区权力博弈的一部分。

但在这个时候,哈马斯又发现一个可怕现象,美军在加沙也有布局,2套防空系统挡在他们眼前。

不久前,美军在加沙建造了一个临时码头,投资高达3.2亿美元,尤其当得知该设施仅计划使用90天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质疑。

这一昂贵的投资立刻成为美国国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许多人开始质疑,对于一个长度仅百余米、宽度几米的结构,如此巨额的资金是否真的合理。

从现场照片来看,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一艘军用滚装船正在卸货外,还部署了至少一座C-RAM系统和一座M-LIDS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防御系统的存在,虽然表面上似乎是为了保护码头不受可能的攻击,但实际上透露出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与其说是运送人道主义物资,不如说这个码头可能承担着一些我们尚未完全清楚的军事任务。

就军事战略而言,码头周围部署高效的防御系统确实是符合逻辑的行动,尤其是考虑到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和持续向其输送武器弹药的背景。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直接对美军发起攻击并不符合哈马斯的最终目标。哈马斯的目的是向以色列施加压力,推动两国方案的实现,并结束以色列对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占领及空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哈马斯选择直接进攻美军,不仅结果难以预料,而且可能提供给美国介入加沙冲突的理由,从而使情况更加复杂。哈马斯迄今所展现的政治谨慎表明,他们深知在这场战争中,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同情比单纯的军事胜利更为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以冲突呈现出一种长期化、复杂化的趋势,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冲突,更是关乎民族独立、文化认同和宗教信仰的深层次斗争。

特别是考虑到耶路撒冷及其宗教圣地的核心地位,这场斗争牵涉到整个中东乃至全球的宗教、文化和政治格局,其复杂程度和影响深远程度远超一般人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