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看到一个预警信息,说多地网约车已经严重饱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地网约车单车日军接单量不超过20单,单均营收20块,单车日军收入仅200多块。

200多块什么概念,你一个月每天出车,满打满算,一个月6000块。

而且这还不是净收入,再算上一个月3000~4000的租金,以及每天六七十的电费,最终结余的钱最多也就够个生活开销,想养家糊口补贴家用恐怕都费劲。

实际上网约车运力饱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从23年开始就有大量城市发出预警了,比如济南,温州,东莞,三亚,长沙,上海,这些都是比较大的一二线城市。

但有意思的是,网约车的订单量却是一年比一年高,根据交通部的网约车数据,2024年3月8.91亿单,相比2023年3月6.52亿,2022年3月5.51亿,2021年3月5.6亿。

看得出来,网约车的需求是在增长的,但日均接单量却塌方式下跌,甚至到了各地政府都在喊停的地步。

广州为例,2022年6月网约车数量是49261辆,到2023年5月,变成了89937辆。

差不多一年时间,增长了83%。

这还没完,截止到今年2月底的网约车数量是10.93万辆,日均接单量为13.63单,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接单量。

所以这样的现象让平台背锅?

也可以,但根本原因在于,司机的涨幅远远高于订单的涨幅,导致大家都没饭可吃。

最近网络上流传的一段调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

“中年人的宿命——铁人三项:即外卖、快递、滴滴司机;吉祥三宝:即保安、保姆和保洁;创业三部曲:即摆摊、开店、自媒体。”

七叔算在创业三部曲里自娱自乐,但更多的人都在铁人三项和吉祥三宝里挣扎。

正因为这些工作准入门槛低,工作时间和方式相对灵活,所以失业的或者“被灵活就业”的人很容易想到来这个池子里过渡一下。

这个池子本来倒是挺宽裕的,2020年疫情的时候倒还真没有太大冲击,但遗憾的是我们经历了2022年,经历了各种不堪回首。

大家想着2023年各种数据应该报复性反弹了吧?

可惜,大家都放下了报复心态,立地成佛。

更多关于经济的认知,不太方便在公众号里写的,大家有兴趣可以来我圈子,我有时间可以跟大家分享,现在只要299元/年。

这就导致了这些蓄水池非但没有扩大,反而自己快扛不住了,架不住“主动转行”的人越来越多。

对,我之所以用“主动转行”这个词,是因为审核平台对“失业”这两个字是极其敏感的,你能引用官方的数据,但不能质疑和展开。

当然,官方的数据一直花好稻好,截止到2024年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比起3月份还少了0.2%。

截止到2023年末,全国城镇就业人口总数为4.7亿,也就是说在4月份一个月里面,就有94万人找到了工作。

有意思的是4月份的PPI环比还下降了0.2%,这0.2%里包含了多少就业岗位我就不知道了,但我知道一边PPI减少,一边就业人数却在增加,只能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进了铁人三项或者吉祥三宝。

那么网约车趋向饱和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而且现在欧美国家又开始对我国的工业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但国内的消费又起不来,这些工业品根本无法自产自销,那么最后的结果是不是又有更多的人要去开网约车了?

所以这个局该怎么破,说实话我实在想不出来,超出我的能力了,就是连一些与虎谋皮的办法我都想不出来。

我想,原本2016年可以华丽转身,耐心发展科技,大概现在也不至于这样。

回头再看看英伟达,市值2.5万亿美元,CEO黄仁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我可以宣布,继Blackwell之后,还有一款芯片。我们的节奏是,一年推出一个杀手锏”。

国内的一些芯片公司还尚处于吃补贴甚至骗补贴的阶段,英伟达已经完全高不可攀,不可复制。

有时候我真的很不甘心,但现在深耕制造业,发展自主品牌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深耕制造业同样也意味着,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但不要指望有更大的剩余价值,富士康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这样至少社会会稳定和谐对吧,人人都抱怨赚不到钱,至少不会走极端。

话说最近走极端的新闻是越来越多了,社会治安开始承压,好像去年还没那么频繁……

2024来了,更是充满了不确定。七叔帮助你找到有确定性的方向、趋势、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