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出师伐明,揭开了后金与明战争的序幕,自此之后的对明战争中,他亲历战阵七次,屡战屡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最后一次的宁远之战中,努尔哈次却败于初历战阵的明将袁崇焕,这是努尔哈赤在44年的成马生涯中遭到的最严重的失败。

这一仗,明朝挡住了后金的进攻,使战争转入相持的局面,并且维持了20年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久经战阵的努尔哈赤为什么会有此次的惨败呢?

混乱的后金

后金占领辽阳和广宁之后,控制了汉人聚居的辽河东西广大地域,女真族正式成为这里的统治民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摆在后金统治者面前的新课题是,对辽东汉人采取什么政策,才能巩固其统治,因而为加强对辽东汉民的控制,防止叛逃,努尔哈赤曾多次下令大量迁徙辽民。

如1621年11月18日,他派阿敏贝勒带兵五千,前往镇江,强令镇江等地居民,在寒冬时节,携妻抱子迁往萨尔浒等地,并将孤山堡以南凤凰地区房舍全部纵火烧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既扰乱了辽民的安定生活,又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被迁的汉人,或为“计丁授田”的民户,或为“按丁编庄”的壮丁,无论是前者或后者,都被降作后金的农奴。

辽民北迁后,努尔哈赤没有田地授予,命他们同当地居民合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政策的结果是,既剥夺了被迁徙的辽民的田地,又掠占了当地居民的土地,实际上,大量的汉人,耕无田,住无房,寒无衣,食无粮,他们连年苦累不堪,生活悲苦到了极点。

此外,由于后金本来粮食就不足,大量迁民后出现粮荒,努尔哈赤为筹措粮食,除了让人搬运缴获明仓粮谷外,还派人清查辽民的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下令汉人要如实申报所有粮谷的数量,然后按人口定量,他不许汉人卖粮食,要低价卖给汗的官衙,汉人缺粮,向官仓购买,每升银一两。

粮食极为短缺,辽民因缺粮,饿死的人很多,为解决粮食问题,1624年正月,他再命普遍清查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由于战事的需要,后金向辽民征发繁重的差役,筑城、修堡、运输,不一而足,这样辽民的劳力、耕牛、车辆在春耕和秋收时被大量征发,妨碍生产,引起不满。

明后期以来,辽东的社会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生产的破坏和粮食的短缺。

由于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致使饥寒困苦之民逃亡,反抗日甚一日,终于导致了明朝在辽东统治的崩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明显,任何一个政权,不论明还是后金,如果不能有效地组织社会生产,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就休想稳定其统治。

二者所不同的是,在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问题上,努尔哈赤面临着比明更加严峻的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还可以调运关内的粮食接济辽东,而后金与明俨为敌国,内地的粮食供应完全断绝,所以只能依靠辽沈地区的土地和劳力自行解决问题了。

自幼生活在金戈铁马之中的努尔哈赤,在这场新的考验面前却显得极不高明。在农业占支配地位的时代,劳动者与土地的结合乃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首要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他得辽之后举措失当,实行了一系列错误的政策,使得辽人原有的耕地或被占夺,或被抛荒,而他们原可用于垦荒的人力和畜力又被征调去服兵役、应公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努尔哈赤实行的一系列错误政策,不仅使他失去了取胜的民心,而且失去了取胜的物质条件。

宁远之战

宁远之战前,明将孙承宗、袁崇焕正是看准了努尔哈赤统治极其不得人心,所以坚持“以辽人守辽土”的主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承宗督率军民,在关外辛勤经营四年,缮城修堡,备炮制械,设营练兵,拓地开屯,功绩十分显著。

“承宗在关四年,前后修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立车营十二、水营五、火营二、前锋后劲营八,造甲胄、器械、弓矢、炮石之具合数百万,拓地四百里,开屯五千顷,岁入十五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逃入关内的辽民先后出关返回故土的多达十余万。孙承宗安插辽民用辽人之策,深得人心,一时之间辽西稍呈太平景象,为后来宁远之战的胜利准备了民心和物质的条件。

此外,在金国国内问题十分严重,努尔哈赤无力继续西进的时候,孙承宗很快地将辽西的宁前防务部署停当,固筑宁远,并向北推进二百余里,使宁远城不再是边城而属于腹内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努尔哈赤不敢轻举妄动,而且1623年以后,后金内部社会危机更加严重。

另外,在军事上,他除以重兵防范汉民外,在边境上三面设防,从而给了屡战屡败的明军一个极长的喘息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明统治集团内的党争中,孙承宗仅因1625年9月的柳河之败而遭抨劾,10月孙承宗罢去,以兵部尚书高第代为经略。

此人到职后,立刻下令尽撒关外兵马,入守山海关,唯有宁远城的宁前道袁崇焕抗命拒撒,誓与城共存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崇焕,广宁失守后,为兵部职方主事,单骑出阅关内外以后,自荐守关,任金事监关外军。孙承宗经略辽东后,深得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承宗决计守宁远,命袁崇焕营筑宁远,他手订规制,亲自督责,军民合力,营筑宁远:

“崇焕乃定规制:……明年迄工,遂为关外重镇。桂,良将,而崇焕勤职,誓与城存亡;又善抚,将士乐为尽力。由是商旅辐转,流移骈集,远近望为乐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袁崇焕率军民经营,一度荒凉凋敝的宁远,变为明抵御后金南犯的关外重镇。

努尔哈赤得知宁远孤守,便于1626年正月十四日,亲率14万大军西渡辽河,进攻宁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从沈阳向辽西进发连陷右屯、松山、杏山等七座城镇,并于廿三日,兵临宁远城下,宁远形势愈加对努尔哈赤有利。

袁崇焕驻守孤城宁远,城中士卒不满二万人,但城中屯兵,誓与城共存亡,他采纳诸将的意见,作了如下守城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他派满桂、左辅、祖大寿、朱梅分守东、西、南、北,其中,满桂提督全城,分将画守,相互援应。

不仅如此,他命撤西洋大炮入城,制作炮车,挽设城上,备置后勤物资,教习燃放,又派员巡视全城,命对乱自行动和城上兵下城者即杀。这还没完,袁崇焕还坚壁清野,严防奸细,他令尽焚城外房舍、积刍,转移城厢商民入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袁崇焕还派人稽查细,巡守街巷路口,所以,“宁远独无夺门之叛民,内应之奸细。”

最后,对于守城的一方来说,物资的供应自然是十分重要的,因而袁崇焕令按城四隅,编派民夫,供给守城将士饮食。又派人带领城内商民置办物料,运矢石,送火药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二日,袁崇焕守城部署甫定,次日,八旗兵赴定远城郊,努尔哈赤与袁崇焕展开了后金与明关系史上著名的宁远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努尔哈赤在二十三日劝降失败,且大营遭炮击后,遂命于二十四日攻城。二十四日,他督军从四面八方进围,用“铁头子”兵,在盾车掩护下凿城。

明军用“红毛”洋炮轰击,八旗兵尸横遍野。可是“铁头子”兵继续凿城,城墙下部已有几十处被凿成凹字形,城墙破危在片刻之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崇焕镇定自若,令“缚柴浇油并挽火药,用铁绳系下烧之。”后金军的盾车起火炸毁,烧死了许多“铁头子"军。

努尔哈赤被迫将“铁头子”军撤下,明兵继续炮轰,金军不得不撤回,暂时退出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金兵再度攻城,拥进外城后,见内城地下随处都有成卷的被褥,缺布少衣的金兵争相夺取。

原来这些被褥中卷有火药,城上守军把火箭等引火物掷在被褥上引起爆炸,到处开花,八旗兵死伤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军从城上万箭齐发,金兵不得不再次退兵。这一天战斗结束后,金兵士气大挫,已无力再战,宁远防守战的胜败已成定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六日,努尔哈赤在决计退兵时,发现了袁崇焕储粮的地方——觉华岛,于是努尔哈赤便派兵焚烧了岛上的船只粮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依然不足以改变宁远城下的战局,当天下午,他审时度势不敢持续作战,于二月初九回到沈阳。

结语

宁远之战,以明的胜利,后金的失败而结束。

在军事上,面对气馁和混乱的明朝军队,他不能利用在广宁的重大胜利,在战略上采取守势,这给了明军一个喘息的机会,并利用了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宁远之战前的几年间,后金兵没有作战,将领怠惰,兵无斗志,器械不利。

明朝将领袁崇焕在“以辽人守辽土”的战略思想指导下,积极备战,修筑坚城,整械备炮,训练士马,而努尔哈赤打了一场兵家最忌的无准备之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远之战袁崇焕坚壁清野,营城固守,“无夺门之叛民,内应之奸细”,努尔哈赤在鲁莽的兵略指导下以劳赴逸,以主为客,以短击长,终至败北。

当然,上述诸因素中任何孤立的一项,都不是后金定远之败的必然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承宗的四年经营,有袁崇焕的固筑宁远和多年的治理,有同仇敌忾的军民,有正确的防御思想和部署,坚壁清野,精诚团结,所以挫败了努尔哈赤。